中國虎網 2010/8/17 0:00:00 來源:
未知
12年前,中國頒布GMP認證,1300多家醫藥企業死在這一鐵“門檻”之外,眼下,第二輪生死門檻又將到來。
本報獲悉,由國家藥監局主持重新修訂的新版GMP正在送審衛生部的進程中,藥監局人士透露,應該在今年年內結束審核,但具體何時出臺“尚不清楚”。
據了解,新版GMP偏重于生產企業軟件設施的改善,包括一套完善、成熟的管理系統,用于檢測生產流程中出現的人為、疏忽等漏洞,包括原材料、工藝流程、消毒、技術、配方制劑、庫房、物流等等這些環節。
“如果某個環節出了問題,通過管理系統都可以及時找到關鍵所在。”北京一家制藥企業老總楊子告訴本報。
2010年本就是醫藥界的多事之秋,上述這種趨嚴的監管態勢,對大多數中小藥企的境遇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宏觀經濟環境的不明朗,基本藥物制度的打壓,醫藥反腐升溫,再加上新版GMP的步步逼近,進一步加速了醫藥行業的整合兼并。
監管補課
對于新版GMP的頒布實施日期,去年就有媒體稱推行在即,但直到目前,這部標準仍處在醞釀期,藥監局稱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據國家藥監局內部人士透露,新版GMP呈送至國家藥監局局長邵明立后,“(他)在簽字前,仍然同副局長們商討過幾次,并進行了部分修改”,目前藥監局層面的工作已經結束,正在送審衛生部的進程中。
由于該部規章涉及到衛生部政策司、法規司等部門的工作,所以要先經由衛生部領導審核,之后還需要征詢其他部委的意見,比如經過聽證、公示和征求意見等環節。
據衛生系統人士透露,新版GMP的推行,一方面走程序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比較慎重。
前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雷厲風行地頒布1998版GMP后,醫藥市場經歷了大洗牌;但與此同時,推行GMP也加重了藥監系統的集權,腐敗在集權下迅速滋生。“老版GMP的推行,讓3700多家制藥企業付出了1500多億的門檻費,而藥監系統最終也迎來大換血式的官員落馬。”該人士表示。
而其中根本原因在于,老版GMP推行時,是由國家藥監局發證,當地藥監局現場考核審查,“這種方式最終導致兩個層面都存在漏洞,國家局、地方局的官員頻頻落馬。”一位藥監人士稱,新版GMP在約束企業行為的同時,還要考慮在發證和考核環節可能出現的監管不到位問題。
盡管對于新版GMP將如何分配監管權力,目前在藥監局和衛生部等部委之間還沒有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但可以看出,對監管對象和監管方式的要求,已經明顯趨于嚴格。
1998版GMP的推行,提高了廠房、凈化、生產設備等硬件指標,只有3700多家生產企業躍過門檻。但躍門檻的部分企業在日后仍舊爆發藥品安全事件,如齊二藥和華源,企業為了追求利潤,降低原料成本,換成了不安全的藥材成分,結果導致患者死亡等事件發生。
據了解,新版GMP的推出,旨在監督和及時發現、檢測制藥流程中出現的漏洞,有效遏制不良藥品事件的發生——盡管這意味著再度增加藥企投入,引發新一輪市場生死戰。
兼并之勢
“今年剛施行基本藥物制度,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藥價被大幅打壓,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中小企業正面臨生存困境。”中國醫藥[15.440.78%]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認為,當再度面臨新版GMP大考,雖然給予中小企業3年的緩沖期,但上千家中小企業終將死在GMP門檻上。
目前,國內制藥企業達4700家,中小規模的企業大概占到70%左右,即3200多家左右。
其中,最好的年銷售額在一個億左右,而有接近70%的中小企業年銷售額大約在5000萬左右,凈利潤大約是1000萬到2000萬左右。如果達標,一些企業的投入最少數千萬,高的上億。
看來,新版GMP的推行,在提高藥物質量的同時,也是推進醫藥企業整合的一個方式。
上海衛生局黨委書記王龍興介紹,很多小企業老總不知道企業的運作過程只知道企業的利潤,不知道車間情況,都是雇人在操作,以致屢次出現醫藥不良事件。“好產品不是監督出來的,但不管理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歐洲就是兼并再兼并、整合再整合的結果,先整合活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