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8/30 0:00:00 來源:
未知
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行全覆蓋的基礎上,到2020年,東莞市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要接近發達國家水平。8月27日,東莞市召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動員大會,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毓全動員部署了東莞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并提出了今明兩年改革的五項重點。
減輕群眾基本用藥費用負擔
今明兩年,東莞將重點抓好“五項改革”:一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到2011年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減輕群眾基本用藥費用負擔,從2010年起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特別考慮過去基層醫療機構相當部分收入來自
藥品銷售的實際,切實將藥品零差率補助納入政府預算;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便群眾就醫看病;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確保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不低于25元,明年不低于30元;五是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試點醫院爭取明年8月前初步摸索出經驗,逐步在公立醫院推廣。
3年投入醫改資金將達53億元
據不完全測算,2009年-2011年預計市鎮兩級財政需投入醫改資金約53.2億元,其中今明兩年市財政需投入23.1億元,鎮財政需投入17億元。“這還不包括公立醫院改革的補償經費,也沒有計算改革后增加的年度醫療衛生支出。”李毓全強調,市鎮兩級要下決心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醫療衛生支出的比重,強化醫改資金監督管理,防止違法違規使用。
由于本次醫改涉及醫院、醫生、病人、藥商等多方利益的調整,各級財政支出的壓力必然增大,而且政府職能也有所轉變,李毓全要求,各級政府不僅要履行公立醫院出資人的職權,還在衛生發展規劃、服務要素準入、衛生服務監管等方面擔負更大責任。加上東莞特殊人口結構帶來的特殊醫療需求,醫改需要從東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
《東莞市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正式出臺后,東莞市還在擬定相關的配套措施。李毓全提出,要抓緊制定五項改革的配套政策,包括政府衛生投入機制、基本藥物管理制度、公立
醫院改革實施意見、公立醫院人事與績效管理辦法、鎮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規劃等。
■目標任務
李毓全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具體實施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第二階段到2020年,全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形成多元辦醫格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居民主要
健康指標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專家建言
醫療資源配置需謹慎
會上,李毓全代表市政府正式向國家新醫改方案起草人之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頒發聘書,聘請其擔任東莞的醫改顧問。同時,李玲教授作了“新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專題報告。
在報告中,李玲建議東莞下一步改革要跟公立醫院聯在一起。“藥品加成的15%取消了,但其實前面從藥品生產到送到醫院這條線上,至少有300%甚至500%的虛高,光后面財政補了,前面沒有動它,老百姓也感覺不到效果。”
必須要從保障人民健康的角度設計醫改。李玲說,大家都想去好醫院,再多的錢也不夠,所以只能從
保健的角度設計效果更好。還要控制成本,東莞低籌資水平是競爭優勢,要可持續就要控制成本,不然,很快醫保基金撐不住。
“東莞明確改革目標后,就能做到事前有規劃,事中有監督、事后有考核。醫改是考驗政府執政能力非常好的切入點。”李玲說,醫生是可以創造病人的,小病可以大治,只要讓醫院開藥,永遠都會有病人。從東莞調研來看,我個人認為,總的醫療資源相對充裕,那要做是如何配置得更好。此外,改革需求資金要有個測算,才能穩定機制。
李玲認為,要吸收人民群眾參與醫療衛生管理,群體的預防才是最有效果的。
下一步,東莞應該做好醫療資源普查,李玲稱,東莞目前醫療資源存在過剩現象,總的醫療資源相對充裕,如何更好配置資源,需要政府謹慎考慮。而且,醫改要形成穩定的投入機制,不能今年有錢就投,明年沒錢就不投。(作者:歐雅琴)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