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9/3 0:00:00 來源:
未知
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從事中醫醫療服務的人員達30多萬人,2009年中藥出口已達14.6億美元。但直到今天,我國尚沒有一種中藥產品在歐美國家以藥品身份注冊,無法進入藥店和醫院銷售。日前,中成藥復方丹參滴丸通過了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Ⅱ期臨床試驗,并開始進行Ⅲ期臨床研究。這意味著中成藥第一次得到了全球最嚴格的藥品監管機構認可。中藥走出國門,究竟難在哪兒?本報將推出連續報道,探討有關問題,以期引起各方關注,讓民族醫藥早日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
——編者
①沒搭上國際植物藥貿易“快車”
中成藥出口13年間僅實現不足30%的增長,扣除物價上漲和匯率因素,可能還是負增長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上半年我國中藥商品進出口額為12.2億美元,同比增長23.4%。其中,出口額為9.1億美元,同比增加26%。出口商品以植物提取物和中藥飲片等原料類為主,該類商品占中藥總出口額的78.8%。而中成藥出口額僅占出口總額的12.9%,且同比漲幅也是各類商品中最小的,僅為17.1%。中成藥出口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增長相對乏力。
近年來,國際上掀起“返璞歸真”熱潮,植物藥貿易持續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植物藥市場規模約為600億美元,但我國的中藥出口卻沒搭上國際植物藥貿易這趟“快車”。據海關統計,1996年我國中成藥出口額為1.25億美元,2009年出口額為1.6億美元。業內人士認為,中成藥出口13年間僅實現不足30%的增長,扣除物價上漲和匯率因素,可能還是負增長。
在世界中藥市場,日本、韓國所占份額高達80%—90%。日本中藥制劑的生產原料75%從我國進口。這些國家從我國進口粗加工中藥原料再進行精加工后,制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片劑、膠囊等,高價行銷全球。而我國中藥制劑年出口額為1億美元左右,只占世界的3%—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吳振斗認為,日韓兩國中藥資源缺乏,每年至少需從我國進口中藥材5—6萬噸,但其制藥工藝先進,中成藥出口逐年增長。
由于出口原料價格偏低,我國中藥出口額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出口量的增多。不少企業競相壓價銷售。1995年銀杏葉提取物的出口價為500美元/千克,但由于國內惡性競爭,出口價現已降至約25美元/千克。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介紹,東北的人參賣的卻是蘿卜的價。韓國的高麗參不以數量取勝,而以質優價高取勝,平均價格是我國的13倍。
近幾年,我國中成藥出口增長趨勢已經放緩,而植物提取物、中藥材等附加值低的原材料出口卻增幅明顯,這也就意味著消耗植物資源量的增多,并造成某些藥用植物資源日漸減少。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張林說,隨著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和國內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中藥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中藥材的大量出口和無序采挖致使不少中藥材已難見野生品種,如野山參已瀕臨滅絕,野生甘草、麻黃、肉蓯蓉、天麻等藥材迅速走向瀕危。種種原因導致行業比較優勢削弱,長遠發展空間萎縮,市場競爭力下降。
②中藥缺乏真正的藥物身份
民族醫藥瑰寶成了西方人的“搖錢樹”,中藥知識產權流失嚴重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藥產品在國外申報藥品批號十分困難,沒有真正的藥品身份。中國中醫研究院柳長華教授認為:“中藥在對外貿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國外對中藥的不尊重。這些年來,我們的中成藥一直在以食品、保健品的身份出口,被外國人貶損地使用,大多數西方國家不承認中藥的藥物身份。”
盡管我國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額不斷增長,但10年來我國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并沒有獲得實質性突破,一直在4%—5%之間徘徊。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萬德光教授認為,我國植物提取科技含量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絕大多數廠家的主要產品仍然停留在粗提物階段。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中藥原材料出口,占我國中藥出口總量的60%左右。
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足,也妨礙了中藥出口。近年來,我國中藥秘方大量流失,商標在國外屢遭搶注。一些中藥老字號如“王老吉”、“保濟丸”等,都在海外遭到惡意搶注。劉張林認為,這對老字號中藥企業走向海外造成了阻礙。
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近年來,“洋中藥”紛紛在我國境內搶注中藥專利。2008年申請164件,授權33件;2009年申請153件,授權60件。同時,這些跨國醫藥集團還到世界各國申請中藥專利。
中藥是中華民族醫藥瑰寶,如今卻成了西方人的“搖錢樹”。據統計,我國已有900多種中藥被國外企業搶先申請了專利。韓國人自1992年4月起陸續向世界多國專利局申請了牛黃清心液、牛黃清心微型膠囊和牛黃清心丸新處方組合物等發明專利,以新劑型、新工藝專利搶占了同仁堂的國內外市場。僅牛黃清心液這一品種的年產值就達7000萬美元。日本無償地開發了《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中的210個古方,使得日本“漢方制劑”蓬勃發展。日本生產的“救心丸”,是在我國“六神丸”基礎上開發的,年銷售額上億美元。
目前,這種返銷的“洋中藥”占我國中藥市場1/3的份額,我國每年要用超過1億美元從日韓、東南亞、歐洲等地進口“洋中藥”。西方國家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開始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一些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優勢大力挖掘開發我國傳統醫學,如美國有中醫藥研究機構146個,法國有近百家中藥或植物藥廠。
柳長華認為,中藥知識產權問題是我國中藥產業鏈條中非常薄弱的環節,中藥知識產權流失嚴重,中藥業面臨著巨大危機。
③推動中藥國外注冊是關鍵
中藥只有以“藥”的形式被世界承認,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
“從植物提取物上升到植物藥,有可能是我國中藥國際化的道路之一?!比f德光指出,我國的部分高端提取物大量出口到歐美市場,被這些國家的制藥企業做成制劑,再銷售到包括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從中獲得了大量利潤。從這個角度看,中藥只有以“藥”的形式被世界承認,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
“長期以來,我國中藥材、中藥飲片的生產經營包括出口都顯得有些無序,多、小、散、亂問題嚴重?!眲埩直硎?,作為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領域的行業組織,醫保商會牽頭成立中藥飲片分會,有利于規范行業進出口經營秩序,提升中藥的國際地位。
柳長華認為,中藥的出口標準不應該讓外國人來定,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建立自己的標準,并在國際貿易中爭取主動權。國家已經啟動了相關戰略課題,研究如何對包括中藥資源、中醫方劑等在內的中醫藥整體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扭轉中藥出口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房書亭認為,國務院在《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優化中藥產品出口結構,提高中藥出口產品附加值,扶持中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政府相關機構還應強化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真正保護中醫藥,有效推動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和創新。
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認為,國產中藥要在世界站住腳,推動國外注冊是關鍵。中藥藥品在國外注冊,是進入國際市場的捷徑。
據了解,到今年,世界上正式承認中醫藥合法地位的國家上升到67個。中國與這些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簽署了中醫藥合作協議,中藥出口到這些國家,將不再作為保健食品,而是作為藥品接受審批。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曹洪欣認為,名正則言順。中藥正名后,中醫藥國際化道路也必將更加順暢。中藥產業是我國獨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也是我國有可能在國際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