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9/29 0:00:00 來源:
生意社9月29日訊 自去年8月以來,有關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各項政策陸續出臺,相關省份開始試點,對列入名錄的藥物實施零差率銷售。
這項旨在突破醫療機構“以藥養醫”困局、提高基層保障水平的舉措,能否遏制虛高的藥價?制度設計是否完備合理?實施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
近日,農工黨中央啟動年度大調研,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衛生部、食品藥監局等相關部委,先后赴河南、山東,深入基層,了解實情——
“藥價降了,服務好了,好處實實在在!”在河南安陽一家鄉鎮衛生院,拿藥的病人對前來調研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桑國衛說。
自去年開始,國家啟動基本藥物制度,將307種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
藥品目錄,并在一些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
“基本藥物制度運行總體上平衡有序,取得了群眾得實惠、衛生得發展的初步成效。”在調研結束的座談會上,桑國衛評價。
然而,作為一項正在試點中的改革,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不可能一片坦途,調研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引起調研組高度關注。
藥價如何形成?
□“招標招標,越招越高”現象仍存在
□企業生產積極性不同程度受損
“同一廠家生產的步長腦心通,原來進價23元,基本藥物
招標以后價格上漲為33元。”在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位醫生向調研組反映。
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過程中,一般做法是由省級統一招標定價,統一在全省配送。在河南省,由于省統一招標后,藥價仍有下降空間,許多地市大都進行了“二次議價”。大多數基本藥物,經過招標后,價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盡管如此,調研組還是發現,藥價越招越高的情況仍然存在。改革現行招標體制,建立合理的藥價形成機制,成為調研組關注的焦點問題。
調研組認為,如果在一種完全合理的體制狀態下,藥價其實是透明的。首先保證生產企業“合理成本+合理利潤”,再加上流通企業5%—7%的配送加價,基本就能得出這一藥物的實際價格。
此外的加價,很多都屬于制度成本。比如,企業參加招標要購買招標書,繳納保證金等等,企業生產基本藥物,本來利潤就不高,如此管理自然讓企業生產積極性受挫。對此,調研組提醒:應堅決杜絕因招標采購而增生的制度成本,堅決查處取締招標中的不合理收費,減輕生產企業負擔。
那么,藥價是否越低越好呢?調研組認為,招標采購的目標不是簡單的降價,而是要發揮規模經濟效益,重點降低流通成本或者是交易成本而不是生產成本或者是質量成本,應逐步探索招標量價掛鉤、價款掛鉤的方式。
“絕不能將基本藥物等同于廉價藥物,更不能等同于低質量藥物!”桑國衛認為,合理的價格是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的重要環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成本加成定價方式,建立以價值為導向的藥品定價機制。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