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0/15 0:00:00 來源:
未知
中國心律學會主任委員郭繼鴻在14日開幕的第二十一屆長城國際
心臟病學會議上對記者表示,我國心律失常的診治與治療領域正在更加快速
、更加積極主動
、更加嚴謹扎實
、更加注重實效的發展之中,并將為國人的
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第二十一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組委會主席,郭繼鴻指出,隨著全社會猝死和心律失常發病率的升高,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規范化及安全性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為規范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我國相繼制定和發表了幾項心律失常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指南和共識,例如今年已發表的有關β受體阻滯劑和胺碘酮兩個常用藥物的中國專家共識。本屆會議還將正式發表“伊布利特臨床應用
(2010)中國專家共識”。
近年來,我國在心律失常非藥物治療方面發展迅速,起搏器
、體內除顫器等抗心律失常植入裝置的年增長量為15%—
20%,植入量和植入技術在亞太地區已處于領先位置。心律失常包括房顫的射頻消融技術與數量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地位也在快速提高。與此同時,我國相繼進行了多項多中心大規模循證醫學研究,這些結果相繼在國內國際發表,引起國際同行高度重視。
據郭繼鴻介紹,“中國心律學聯盟”將在本屆會議上成立。“中國心電數據庫”工作也將在會議上進行討論并啟動,預計在明年完成30萬-50萬例中國人心電數據的入庫,彌補國際數據庫在這一方面的空白。“這對我國國人的健康以及心律失常診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郭繼鴻說。
此外,“校園猝死
、遺傳性心律失常中國救助工程”已經啟動。這項救助工程已募集
250萬元捐助
,主要針對經濟貧困患者進行救助。目前已有部分患者得到救助。校園猝死的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也將在明年啟動。
據悉
,以“行動起來
,引領健康中國
2010”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為期四天
,通過闡述中國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新近變化趨勢和特點
,比較各國醫務人員吸煙現狀和
醫院禁煙策略等,進一步高舉預防旗幟,明確學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關注心血管
疾病對普通居民經濟和生活的影響,展現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心血管疾病預防的現狀和發展動向。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