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0/26 0:00:00 來源:
未知
香港特區政府近期發表醫療改革第二階段公眾咨詢文件,醫改再度成為港人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曾經被認為全球最好之一的香港醫療體系已經不堪重負,正在醞釀一場變革。在這場即將到來的變革中,推動中產階層自愿購買商業保險成為核心,商業保險時代即將來臨。
改革重心:推廣自愿商業醫療保險
長久以來,公共醫療資源日益緊張、政府財政不堪重負成為困擾香港醫療體系的兩大難題。一方面香港每年投入300億港幣,占到公益性醫療機構投入的90%以上,不斷增加的外地病人更是加重了香港公立
醫院的負擔。另一方面,香港的醫療資源卻存在嚴重浪費現象,例如,很多急診室的病人其實并非急診。
此次推動由政府監管下的自愿醫療保障計劃,目的是希望通過引導眾多有支付能力的中產階層購買商業保險,在私營醫院就醫,從而減輕公立醫院負擔,緩解財政壓力,將公立醫院的服務轉向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以及重急癥服務等。
對于香港保險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大機遇。香港匯豐人壽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公共財政從長遠來看不能滿足市民的醫療需求,私營醫療保險將會成為未來趨勢。香港中產階層在社會中占很大比例,如果成功推動中產階層購買商業保險,將會促使香港商業保險市場份額迅速增長。
在美國,擁有商業醫療保險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66.7%,而香港目前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比例。
另外,此次咨詢方案提出保險公司在銷售政府制定的“
標準保單”之外,可以銷售補充醫療保險,滿足多樣化的保險需求。
市民擔憂:保費可能增長
盡管醫改似乎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現存的兩大難題,但從政府由最初的強制性轉向自愿性醫療保險計劃便可以看出,百姓對商業保險還存在種種擔憂:醫改之后,醫療保險費用是否會隨著私營醫療市場的費用增長,最終導致無法負擔醫療保險費用。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也承認,“改革的關鍵是要吸引足夠多的人來購買保險,并且有合理的
健康和不健康人士的風險組合。”目前保險計劃是自愿的,沒有強制力,如果私營醫療市場費用增長,保險公司費用也會隨之水漲船高,百姓有可能重返公立醫院。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在其博客中表示,“私營醫療保險發展以后,私營醫療費用和商業保險費用一定會上升。從美國的經驗看,保險公司初期成功為客戶向醫院壓價,長遠發展卻令最終得益者并非客戶,而是去了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里。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考慮美國現象,在政府干預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保險市場自身可能存在的保費增長趨勢外,政府為公平考慮而推出的一些政策也可能導致保費的上漲。醫改咨詢方案提到,投保前已有的病癥,一年等候期過后可受保。高危人士亦可受保,附加保費設有上限。
盡管香港政府表示,會設高風險分攤基金,分擔高危人士風險,并且對高危人群的賠付比例也是逐步增長的,但是要保證保險公司不會把高風險人群增加帶來的成本轉嫁到普通投保人身上,仍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根據美國最大的健康險公司Wellpoint(維朋) 的經驗統計數據顯示,在維朋的被保險人中,健康和低風險人群占70%,相應的健康險成本只有20%,而高風險及多重
疾病人群、復雜和需要大量看護的人群雖然只占5%,卻占成本的55%。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