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2/15 0:00:00 來源:
未知
英國
藥品和
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在9月的《藥品安全更新》雜志中發表了右丙亞胺與
兒童第二種惡性腫瘤風險升高相關的信息。
右丙亞胺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類似物,對拓撲異構酶II具有抑制作用。這種藥物適用于預防晚期和/或轉移性癌癥患者在先用含嗯環類的方案治療后,再用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所引起的慢性累積性心臟毒性。
一篇文獻(Tebbi, 2007)報道了在霍奇金淋巴瘤患兒中開展的2項臨床試驗中出現非預期的不良后果,這些患兒都用右丙亞胺作為心肺保護劑,還使用了多柔比星、博來霉素、長春新堿和依托泊苷(ABVE)或ABVE-PC(強的松、環磷酰胺)方案治療。共8例患者出現繼發性急性粒細胞白血病(AML)/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其中6例用了右丙亞胺治療。有2例實體瘤(骨肉瘤和乳頭狀甲狀腺癌),這兩例均發生于用右丙亞胺治療的患者。
右丙亞胺組任何第二種惡性腫瘤(SMN)的4年累積發生率為3.43±1.2%,非右丙亞胺組的4年累積發生率0.85%±0.6%(p =0.06)。所報告的AML/MDS和實體瘤的分布不同尋常,這提示SMN的發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右丙亞胺聯合多種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的作用有關。
最近,Salzer等報告了兒童ALL試驗的長期結果。這項試驗中,用右丙亞胺治療的患者,第二種惡性腫瘤的10年累積發生率為4.2±2.2%,不用右丙亞胺的患者,10年累積發生率為1.3±0.9%。這個研究中,患者僅用了一種拓撲異構酶Ⅱ抑制劑,即多柔比星。
雖然也認識到基礎
疾病和化療本身就會使患者容易發生第二種惡性腫瘤,但腫瘤患兒用右丙亞胺與多種細胞毒藥物聯合治療時,不能排除發生第二種原發性惡性腫瘤的潛在風險。
右丙亞胺的SPC正在更新,以反映繼發生惡性腫瘤風險升高的情況。SPC更新的內容如下:
警告和注意事項
臨床試驗中,有報道顯示霍奇金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用含多種細胞毒藥物(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環磷酰胺)的化療方案治療時會發生第二種惡性腫瘤。
因為右丙亞胺是一種細胞毒藥物,對拓撲異構酶Ⅱ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右丙亞胺與化療藥聯合,可能導致第二種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升高。
霍奇金病或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用右丙亞胺與化療聯合治療時,發現有AML/MDS發生。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