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城市熱議建設民生幸福城市之時,幸福(感)往往就是這個城市所欠缺并必需的。
“有錢人、沒錢人都會說在深圳生活似乎很不安全,整個社會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浮躁心態,這確實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21日深圳首次高規格召開的“全市社會建設工作會議”上,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對深圳因幸福感缺失所遭受到的折磨已經深有體會。
“在發展30年后,深圳在城市建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濟建設相當繁榮,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但卻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深圳與國內外其他發達城市比較存在的不足,在社會建設方面的工作仍然滯后。”王榮亮出了深圳建設民生幸福城市路線圖:“下個30年,深圳將把社會建設提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到2015年,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到2020年則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
“從經濟發展先鋒到社會建設前沿,這是深圳經濟特區的新使命。”王榮強調,深圳在推進社會建設工作上已經有了一個“決定”,一個“規劃”,也有了一個“考核指標”,《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討論稿)》、《深圳市社區服務“十二五”規劃》以及《深圳市社會建設考核指標體系(討論稿)》)。深圳很有緊迫感,也很有信心。
據本報記者了解,深圳將在全國率先探索,創新社會管理、推行社區自治、發展社會組織、提高公民素質等,其中《深圳市社會建設考核指標體系(討論稿)》首次將“每萬人社會組織數”納入政府考核。
深圳之癢
缺什么,就補什么。這句話之于深圳,尤為合適。
與城市快速擴張、人口總量急劇膨脹對社會服務產生的巨大需求相比,深圳全市社會公共服務供給速度相對滯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和公交等社會公共服務資源相對不足。城市功能不齊讓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病態盡顯。
“最為突出的就是醫療和教育,在第一批深圳特區建設者逐漸步入退休以及新一代深圳新移民生育高峰期的到來,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在深圳創業8年后,從事外貿加工、出口的李濤選擇把自己的企業搬回湖北仙桃的老家。
“以前的深圳是創業者的天堂,現在深圳營商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也面臨就醫和小孩教育的問題。”李濤表示,落葉歸根要想在深圳成為現實,至少有三代人的歷史積淀。
治病需要號準脈。作為深圳一把手,王榮毫不諱疾忌醫。
“比如說我們普遍缺乏一種家園意識,我們的口頭禪就是,碰到所有的人都會問一句,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什么時候來的?”王榮說,深圳人的歸屬感、家園感與其他城市相比較不夠強烈。此外,深圳同城內的生活條件、基礎設施條件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最明顯的就是特區內外的差距。
“每年到深圳來招商、招財、上市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會到深圳來看病、上學,甚至連深圳人自己都會選擇到外地去就醫、上學,這些領域的發展水平跟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發展水平是不匹配的,明顯是一個短板。”王榮說深圳應有針對性地把社會建設推向前進。
2002年,深圳人均GDP就已超過5000美元,2008年人均GDP又突破1萬美元。
深圳市長許勤21日也對深圳之病進行剖析。“經驗證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社會需求多樣化、多層化,人們心理預期更高,在與客觀供給能力不協調中,就可能形成更多的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
“深圳人口結構嚴重倒掛,人口整體素質不高,高中及高中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八成。培育現代社會文明不能僅靠物質財富積累,塑造現代城市文明也決不僅僅是建高樓大廈,其中首要的和根本的是提升人的素質。” 雖然“十一五”期間深圳民生類及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重均達70%左右,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3.22萬元,居全國前列,但許勤也坦誠認為深圳社會建設的矛盾仍然存在。
幸福城市兩步走戰略
號準脈,還要開出治病的方子。
根據深圳市出臺的《關于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討論稿)》(下簡稱《決定》),從改善社會民生、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區服務、發展社會組織、提升市民素質等多個方面對全市社會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提出分為2015年2020年兩個階段,提出了按“兩步走”的戰略。
第一階段是到2015年,深圳要建設國內一流、民生幸福城市初步建成,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保障,原特區內外一體化水平全面提高,社會組織作用明顯增強,市民素質顯著提升,社會管理科學高效、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第二階段是到2020年,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趨完善,社區服務群眾更加滿意,市民參與共享機制更加完備,社會組織作用充分發揮,社會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社會公平正義充分彰顯,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民生幸福城市”的深圳將是什么樣子?《決定》給了細化的量化指標。
在市民生活方面,在2015年末,深圳力求達到平均預期壽命79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1.0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00元,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積增幅12%。在公共服務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5%,高中入學率99%,每萬人病床數和執業醫生數分別為34張、26人,每千名戶籍老人機構養老床位數40張,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85%,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56%。在社會管理方面,主要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超標率≤2.5%,食品生產監督抽查合格率≥92%,藥品安全抽樣合格率≥95%,每萬人暴力案件立案數11.5宗,社會服務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8%。
作為《決定》一大亮點,“創新社會管理”在《決定》討論稿中著墨甚多。
記者看到,《決定》特別提出了創新人口管理體制機制,實施產業、人口、城市空間三方聯動調控,進一步完善居住證制度和積分入戶制度,有序擴大戶籍人口比重,將特殊群體優惠待遇逐步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擴展,創造條件讓來深建設者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
“社會建設不是黨委政府一家之事”,王榮說,“要著力打造公眾參與社會建設的活動載體,力爭讓每一個市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企業在社會建設中都能有位置、有作為。”
何以幸福?
目標雖好,尚需具體措施護航。
在推動深圳社會建設方面,王榮力倡“民生”,提出深圳要著力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為此,深圳要進一步明確“民生為重”的公共財政導向,繼續加入對民生事業的投入。
“深圳房價高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政府目前也不可能將房價由每平方米2萬元壓回到每平方米1萬元,那樣就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王榮說,“但是,我們要學習香港等城市的經驗,在高生活成本的同時,政府也要向市民提供高福利。”
“我們初步考慮‘十二五’期間提供保障性住房24萬套,力爭使保障性住房人均住房基準建筑面積不低于18平方米,而且讓各類群體都能享受到保障性住房。”王榮說。
據深圳市招考辦統計,深圳今年共有中考考生約5.48萬人,而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只有26401個,加上清華實驗學校和石巖公學兩所民辦學校的公辦班,公辦普高班入學比例為48.6%,這也意味著只有不到一半的報名考生可以入讀公辦普高班。
在教育建設上,許勤表示要加強高等教育建設,加快南方科技大學的籌建;規范學前教育收費;中小學教育方面,到2015年,在擴建新建11所普通公辦高中,新增2.5萬個普高學位。
在醫療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全市每萬人擁有病床數平均為17.6張,與其他經濟發達城市相比較差距甚遠,例如,廣州60.1張,上海41張,北京64.3張。在醫院、衛生院數和每萬人擁有的執業醫師數等指標上一直落后于國內不少大中城市。
在此方面,許勤提出,到2015年前,每萬人病床數和執業醫生數分別為34張、26人,每千名戶籍老人機構養老病床數40張,并加強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投入和建設,提高醫療水平,至2015年,全市基層衛生機構診療量占全市總診療量的比重不低于75%。
城市擁堵成為影響居民幸福感一大因素。深圳也擬求解這個城市病。
“深圳已經有170萬輛機動車,再加上20萬輛外地車,而深圳的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而且一半是山體。”王榮表示深圳建設“公交都市”以“治堵”。
另據了解,社會建設在深圳“十二五”規劃里將占突出位置。據悉,已經成立的“深圳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社會建設行動計劃和方案,定目標、定標準、定責任、定保障措施、定考核獎懲,實現一年開好局、三年成體系、五年大跨越的成效。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