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歲末年初時,醫藥行業經歷了2010年的政策高壓,使得醫藥行業邁向健康發展的軌跡。2010年即將逝去,我們先來展望2011年醫藥行業。
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起始年,將延續2010年一連串的新舉措、新變革,這些都將得到落實和貫徹。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十二五”有關生物制藥、加快醫療事業改革以及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等政策的出臺,醫藥行業帶來新一輪發展良機。
2010年醫藥行業的特征
2010年醫藥行業呈現三大特征:首先,兼并重組是主旋律;其次,創新成為醫藥企業發展的方向;最后,政策導向使生物醫藥更具潛力。
醫藥行業繼續高增長
由于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仍低于5%,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故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將繼續保持在快車道中。
再加上三大積極因素驅動醫藥消費:
一是人口老齡化比例擴大;根據人口統計數據可以清楚推算出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老年人目前用藥占全部用藥的一半,老齡化的加速推進意味著,用藥量大的群體基數在快速擴大。
二是收入增加促進醫療費用增長;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均用藥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趨勢,同時老齡化加速過程中,老年人的人均用藥水平也明顯的高于年輕人,整體上人均用藥水平呈確定的提高趨勢。
三是政策效應開始顯現。新醫改政策刺激醫藥消費需求。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讓很多原來有病不敢看的農村人口也積極去醫院治療,國家投入資金,提高農村人口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將使更多農村人口有病可以醫。而目前我國財政支出中醫療支出占比仍偏低,后續仍有提高空間,醫療支出的增加,也將杠桿式的撬動醫藥消費需求。
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0年全國醫藥工業運行情況和2011年醫藥經濟預測》。該所所長林建寧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藥品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20%。其中,2011年中國醫藥工業還將有23%的增長,達到15450億元的規模。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所長王昌林11月20日在2010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年會上指出,從國內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十年,生物醫藥產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011年醫藥行業:調整、創新、整合形成三駕馬車
調整:新基本藥物制度致需求加大
1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分析人士指出,《采購機制》的出臺,將伴隨基本藥物制度的調整,給2011年的醫藥行業帶來三個方面的機會。
品牌普藥企業隨著補償機制措施細化,基本藥物放量在即,從而帶來市場擴容和行業增長性機會。國信證券分析師賀平鴿指出,未來3~5年,伴隨醫療資源下沉、“全民醫保”提前實現、基本藥物制度自2011年起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必將撬動潛力巨大的基層消費市場,行業有望繼續保持20%~25%快速增長。
有獨家品種的中藥企業擁有定價權優勢,基本藥物中藥獨家品種企業和現代中藥企業擁有定價優勢。數據顯示,原料成本上升對中藥行業的盈利能力影響明顯,為應對成本上升對醫藥企業帶來的沖擊,提價是唯一的選擇。對于進入醫保和基本藥物目錄的產品,價格受到管制;只有中藥獨家品種才能享受定價待遇,并能充分分享進入醫保和基本藥物目錄放量帶來的益處。
有品種資源的龍頭企業在流通環節有優勢。根據此次采購新政,擁有上游生產企業客戶資源和品種資源的龍頭企業能夠更多的得到配送市場份額。此外,嚴格基本藥物采購付款制度,要求從交貨驗收合格后30天內付款,這又利好醫藥流通企業。
創新:生物醫藥騰飛
“十二五”的新興產業規劃中,生物醫藥作物生物產業的子行業將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2011年,生物醫藥的機會分為兩類,即二類疫苗和生物仿制創新藥。
我國疫苗市場由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構成,一類疫苗由政府采購,價格低廉,針對適齡兒童,由國家免費提供;二類疫苗未列入國家免疫范疇,由消費者自愿選擇、自費購買,價格較高,利潤也較高。
分析人士指出,二類疫苗的消費動力主要來自于: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增加了我國居民健康投資支出;另一方面,SARS、禽流感、甲型H1N1喚醒了民眾的預防和健康保健意識。
2010年11月,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研發防治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藥物和抗體藥物,加大傳染病新型疫苗研發力度。在生物技術藥物領域,重點突破大規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達、抗體人源化及人源抗體的制備、新型疫苗佐劑、大規模細胞培養和蛋白純化等技術。
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藥價趨降的形勢下,創新類產品無疑會獲得價格和審批等諸多優惠,這對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備研制國際前沿的一類新藥的企業帶來騰飛的機會。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傳統的新藥研究模式受到挑戰,合作開發將是大勢所趨。
整合:永不停歇的步伐
10月9日發布的《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指出國務院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精神,鼓勵優勢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收購兼并和聯合重組,促進品種、技術、渠道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扶優扶強和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顯著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醫藥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50%以上。
這使行業龍頭國藥控股、九州通上市融資,華潤醫藥加強醫藥領域投資力度以及上藥集團重組,各商業巨頭均手握重資,借醫改“大流通”政策導向,紛紛進行擴張。國內醫藥行業大整合時代已經開啟。
業內人士指出,從國家日前公布的產業升級意見稿中可以看到,基本藥物主要品種銷量居前20位企業所占市場份額要達到80%以上,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要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50%以上,而醫藥流通方面,提高行業集中度則成為行業“十二五”規劃的關鍵詞。因此可以預見醫藥企業的并購將會愈演愈烈,央企和地方國資委的重組將成先行軍。作為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平臺的相關公司,有集團雄厚的實力做后盾,這批公司將會最先把握良好時機先發制人。
從以上幾個層面來看,2011年,醫藥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