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公布,已就斥資7000萬美元收購南京美瑞制藥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美瑞是1996年由南京醫藥和瑞典法瑪西亞、美國遠東荷克有限公司三方成立的合資公司,以生產泌尿和過敏藥物為主,去年年增長率為27%。幾乎同期,法國制藥企業賽諾菲-安萬特也以5.20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中國制藥兼分銷商美華太陽石集團。
這印證了無可爭辯的事實:中國醫藥市場正迅猛發展。據醫藥權威數據分析機構IMS Health預測,2013年中國藥品年銷售將增加400多億美元,而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
這種趨勢下,跨國藥企的頻繁收購是為了豐富產品線嗎?不,收購美瑞的葛蘭素史克不乏同類藥品,此交易的真正目的是獲得美瑞在中國的渠道及在南京的產能。
其實,從投資角度而言,除了一貫被看好的制藥和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醫藥流通等正逐步成為受投資者追捧的子行業。這種高期待體現在創業板上,使醫藥企業的平均估值能達到市盈率的70倍,為了以最快速度搶占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集中于渠道的收購最為有效。
近期,美國藥品批發商卡地納健康集團宣布以4.7億美元收購藥品分銷企業、中國最大藥品進口企業之一永裕(中國)醫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由私人控股的永裕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是中國第九大藥品分銷企業。按卡地納的預測,中國醫藥分銷市場在2014年底前每年將以20%的速度增長。
總體上,醫療醫藥行業之所以引發投資青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醫藥行業在經濟危機中的良好表現,讓人們意識到其穩健、抗衰能力強的優勢。此外,在中國,新醫改從政策上推動了醫療產業的變革,加之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升,由此所引發的投資興致之高,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貝祥投資與《醫藥經理人》所撰寫的2010投資年報明確指出,目前國內有超過500家的私募基金或風投,成立專門團隊關注醫藥項目。而2010年醫藥企業投融資的案例同比大幅增加,投入資金也攀升到了69億元。
作為一個專業性較強、門檻較高的投資領域,目前的投資者不乏資深人士。前諾華制藥中國區總裁李振福離職后創業,赴任專門投資醫藥領域的德福資本CEO一職。
但在眾多投資者競相追逐的熱潮下,究竟有多少投資能最終成功,并帶給投資者以期許的回報?德福資本運作一年來,目前真正投資也只有一個醫藥研發外包(CRO)的案子。因為在資本匯聚之下,真正成熟、有發展前景的好項目并不多。
尤其是,跨國并購對整合的要求更高。而中國醫藥市場與西方不同的監管體系,會徒增難度。“中國藥品采購流通環節復雜,醫院分布廣,而不像美國只需要和幾個大的分銷商合作。這些都是跨國藥企需要適應的。”貝祥投資助理副總裁舒展對《環球企業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