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2/30 0:00:00 來源:
生意社12月30日訊
似乎在一夜之間,各大醫院門前的“號販子”全部消失了。過去,要想掛到大醫院的號,往往需要一大早去排隊,要想掛個專家號,更是難上加難,通宵排隊還不一定能掛得上。自從新醫改在2009年破冰啟航,系列醫療優質服務便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百姓面前。醫改實施后,各大醫院在保留窗口掛號的基礎上,紛紛推出了預約診療服務等新制度,“號販子”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擠壓。
“小病扛、慢病拖、大病硬著頭皮往里鉆”,82歲的徐廣勝
老人患有多種老年病,每次看病、排隊、住院,他總是苦不堪言,因此輕易不敢去醫院。就在前不久,他在北京同仁醫院住了十幾天院,居然說出了“醫改真挺有成效”這樣“文縐縐”的話來。原來,讓他特別滿意的有兩點:一是住院不用家人陪護,護士全程服務;二是醫保實時結算,出院只需交自付部分。
這些只是我國新醫改的縮影,但從中可以看出,醫改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一點點改變,真的能緩解“看病難、看病貴”,讓每個人都享有基本醫療嗎?站在2010年的結點回望,醫改的諸多舉措,為這個目標一步步實現提供了保障。
也就是幾年前,個體診所還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界還流行著“醫療服務業越競爭、費用越高”的說法。現如今,國家明確提出鼓勵多元化辦醫,無疑是對這種說法的回應,社會辦醫也終于迎來了春天。與其他服務行業一樣,競爭是保障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的不竭源泉。就如同消費者永遠歡迎街上多幾家店鋪,這樣他們才能比較、選擇,享受更多的權利。這一規律同樣適用于醫療服務行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將是治療“看病難”頑疾的一記“猛藥”。
除了“看病難”,“看病貴”也讓很多老百姓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沒底氣。虛高的藥價、以藥養醫等諸多弊病,一直受到各界非議,也加深了醫患矛盾。基本藥物制度的施行,覆蓋了大多數常見病、多發病、防治必需、療效確切、數量充足、劑型合適、為全民公平享有的藥物提供了保障。1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建立和規范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采購機制的指導意見》,也是要改變以藥養醫的不合理體制,規范
藥品采購制度。
在先期試點的安徽省,患有心絞痛的張顯芬經常要到
醫院開“復方丹參片”,但是最近這次開藥,讓她十分欣慰。“8月份,我開的這種藥還是每瓶5.3元,而這次同樣的藥,每瓶只要3元錢”。規范藥品采購制度真正斬斷了既有的利益鏈條,為切實減輕百姓的就醫負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僅如此,醫改還涵蓋了方方面面。
——醫保覆蓋面擴大,從制度上實現基本醫保全覆蓋。截至10月底,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增加到4.24億人。新農合參合率持續穩定在90%以上,參合人數達到8.35億人。
——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
標準,引導基層將服務重心逐步轉移到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居民健康管理上來,努力使城鄉居民不出鄉鎮、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方便、有效、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4154萬人,有458萬婦女得到免費的宮頸癌檢查,免費為862萬農村適齡婦女增補葉酸,幫助46萬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對73%的檢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孕產婦實施了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
醫改帶來的變化,數不勝數。
雖然醫改的成效不像飛船升空那樣激動人心,不像體育比賽那樣萬眾矚目,甚至不如一臺文藝節目絢麗多姿,但是,它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實實在在地惠澤著每個人。仔細品味,醫改就像一首詩中表達出的意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悄悄地溫暖著老百姓的心。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