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應對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然選擇。
只有更加重視和善于學習,才能始終跟上時代進步的潮流,科學把握世界發展的大勢,吸收借鑒國內外城市發展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
2.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客觀要求。
前進道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我們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東西還很多,只有更加重視和善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更好地推動杭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3.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驅動力。
只有更加重視和善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創業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走出一條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道路。
4.是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文化創新之源。只有更加重視和善于學習,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發展現代文化,塑造城市的精氣神,不斷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品格。
5.是提高生活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習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成長之梯、進步之基;學習品質是生活品質的重要體現。
建設學習型城市具體目標
到2015年,初步形成學習型城市雛形;到2020年,基本建成學習意識普遍化、學習行為終身化、學習組織系統化、學習體系社會化的學習型城市。
以2020年為節點,學習型城市的建設有很多細化指標,比如:
學習意識普遍化。到202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以上,人均年閱讀量、讀書時間等城市讀書指標接近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的水平,全市人才總量(含在杭省部屬單位人才)達到250萬左右。
學習行為終身化。到2020年,全市從業人員職前培訓率達到90%以上,每年有60%以上的從業人員接受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的繼續教育,有60%以上的居民接受社會文化生活教育。
學習組織系統化。到2020年,全市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學校達到100%,學習型企事業單位和學習型家庭達到70%以上。
學習體系社會化。數字化學習網絡服務平臺完善,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社會文化教育功能充分發揮。
主要學什么?
1.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2.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堅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堅持用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3.學習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
學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學習反映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現代市場經濟、現代國際關系、現代社會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知識。
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學習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及時了解把握工作領域的動態及趨勢,提高創業和發展技能,努力成為本領域本行業的行家里手。
4.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認真學習倫理經典、歷史經典、文學經典、哲學經典等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吸收前人在為人、處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與經驗,正確處理義與利、己與他、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等重要關系。
5.學習杭州人文歷史。
學習跨湖橋文化、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等杭州歷史文化,學習杭州的風土人情、特色文化等人文知識,了解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杭州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增強廣大市民對杭州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6.學習藝術知識。
根據自身愛好,學習書法、繪畫、攝影、音樂、舞蹈、戲曲、工美等藝術門類的知識,擴大藝術欣賞視野,提高市民的文化鑒賞和審美能力,促進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
建設學習型城市三大任務
1.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讓每個市民在一生的各個年齡段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各區、縣(市)要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萬分之零點五的比例,配備專職社區教育工作者,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
對企業在職職工以及轉崗、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其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和創業能力,重點培養一批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2.構建學習服務體系,為市民創造優質、豐富、便捷的學習機會。
包括創辦學習型城市網站,辦好學習專刊,電視臺開設學習頻道,辦好市民大學,建立“學分銀行”,探索高校圖書館資源對社會開放的管理辦法,加強杭州數字圖書館建設,使公共閱讀資源覆蓋杭州全城等。
3.創建學習型組織。
要把學習型城市建設覆蓋到黨組織、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社區(村)、家庭等方方面面,真正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做到“人人學習、終身學習”。
設計學習載體推出豐富活動
為更好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市委、市政府設計了很多載體,為大家搭建平臺,培養學習的興趣,比方說:
1.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五進”活動。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講師團,深入機關和事業單位、社區、農村、學校、企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簡單質樸的語言講清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明白。
2.每年舉辦“西湖讀書節”,安排各類貼近生活的講座、論壇、報告會及其他文化藝術活動;組織各類特色、特價書展,開展薦書贈書換書活動;開展“送好書到鄉村”、向困難家庭孩子發放圖書代用券等活動。
3.開設品牌特色講壇。以“萬松講壇”、“西湖文化講壇”、“文瀾大講堂”等為載體,廣邀知名學者講學,傳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
以“市民大學堂”、“成長大學堂”、“西子大講堂”等為載體,舉辦各類面向社會公眾、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專題講座。
4.在社區探索構建各類學習圈,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5.開展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組織科技創新競賽、科普考察、科技夏令營等,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6.豐富傳統文化節慶活動,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文體活動和群眾性節慶活動。
7.辦好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以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等公益性場館為主體,其他各類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為補充,構建青少年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網絡。
8.創建“新杭州人文化家園”,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舉辦以技能、法律、文化、心理健康等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培訓,為廣大職工尤其是來杭務工者就近就地提供免費的學習、文化、娛樂陣地。
9.完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56”培訓工程(用3年培訓全市500家重點骨干企業的600名主要經營管理者),著眼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戰略開拓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10.實施農村實用人才“125”培訓工程(每年培訓年產值千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經營管理者100名,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200名,種養致富帶頭人500名),培養一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