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18 0:00:00 來源:
未知
這是新版GMP較1998版GMP作出重大增加的內容。在通則的第一章總則和第二章質量管理中,就以GMP的終極目標內容列出。
總則第二條關于GMP是“確保藥品質量符合預定用途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全部活動”的界定,實際上已延伸至產品的設計階段。體現了“產品質量源于設計的”現
代理念。換句話說,新產品在設計階段就已存在質量風險的,則不能獲得批準,也不能投入生產。
而一經獲得批準,進入生產環節,就必須將“藥品質量管理要求的質量目標,將藥品注冊的有關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統地貫徹到藥品生產、控制及產品放行、貯存、發運的全過程中,確保所生產的藥品符合預定用途和注冊要求”,這是GMP不可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國際上無論哪個國家都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新版GMP將這一準則貫穿到它的全部內容中。任何藥品生產
企業必須通盤考慮實施這個準則的可行性,全面評估所有管理要求和技術細節對實現這個目標的風險與保障。新版GMP一旦正式實施,意味著所有GMP檢查員對確保這一準則實現擁有絕對的裁量權。對這一執法節點,有關各方都應形成共識,保持一致的行為。這是需要提請注意的關鍵性條款。
無菌藥品部分
這是新版GMP對1998年版GMP作實質性修改最多的部分。也就是需要相應改動硬件最多的部分。這包括環境控制與國際要求達到基本一致,對層流、關鍵操作控制區采用國際通用分區和控制標準;將先進的隔離操作技術、吹灌封技術首次列入規范,對無菌保證水平、無菌檢查等提出詳細和具體的要求;在無菌驗證的要求上與國際上完全保持一致。所有這些要求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無菌藥品生產所面臨的高風險現狀。
制藥工業驗證技術
盡管1998年版GMP對驗證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在實施中,歷經數年仍然是最薄弱的部分。后來在檢查條款中增加了若干帶“*”號的檢查項,但驗證技術在我國藥品生產企業中的推進狀況依然不樂觀。從現代制藥工業的發展來看,驗證技術已成為支撐藥品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核心手段。從產品設計、研發、試驗、放大生產,直至大生產,驗證技術已滲透到全過程和全部細節。早在1990年,美國FDA高級雇員施存博士在對中國首批GMP檢查員作的現場檢查培訓結束時,給檢查員們的贈語是:“驗證、驗證,還是驗證”。至今仍然讓我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驗證理念上,我們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差距。起草小組在梳理反饋意見時,發現不少意見其實是針對具體問題尋求答案的。而這些問題只要經過認真的驗證是可以獲得解決的。新版GMP在這方面為實施者留下了不少空間,這需要加以注意。新版GMP設定的“確認與驗證”一章,基本上等同采用歐盟GMP的相關內容。希望我國企業下決心腳踏實地的掌握驗證技術,與國際接軌首先從驗證開始接軌,盡快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
人員條件與要求
實施GMP的首要要素是人,人對GMP的適應性比GMP的其他內容都更為重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安監司的領導從起草工作的初始階段就特別強調,在新規范中必須對各部門執業人員、各門類專業人員要作出明確要求。因此,新規范在通則中對執業人員的職能、職責作了明確而詳細的要求,同時在各附錄中對相應的專業人員的從業資質也作了對應性要求。
根據全國反饋意見,考慮到目前相當多的企業生產、質量負責人由于歷史原因,無法達到本科學歷的資質要求,同時,基于新版GMP頒布后是一部長期性的
法規,需要人員素質在今后不斷從整體上提高,逐步適當地提高生產與質量管理人員資質的要求是適宜和必要的。鑒于歷史原因,現有部分負責企業生產質量的人員雖然學歷不夠,但由于多年從事藥品生產管理工作,經驗豐富,能很好履行生產和質量管理職責,保證產品質量。因此,在修訂時采用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等同“本科學歷”的雙軌制辦法來解決這部分人員的資質問題。另外,考慮執業藥師制度是SFDA大力推行的一項執業資格考試制度,經過10余年的時間,目前有近16萬余名的執業藥師(執業中藥師),為體現執業藥師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修訂時,也將執業藥師納入生產和質量管理人員資質條件之一,這也為自學成才的人員提供了發展空間,符合中國國情。
在人員部分,質量受權人受到人們的關注。起草小組為使這一用語適應國際GMP的通常含義,將列入新版GMP的質量受權人界定為受法人代表授權,全權對產品質量負法律負責,是
藥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企業產品是否放行具有最終決定權;而產品放行人則是判斷產品是否放行的具體執行者。新版GMP的這一要求,與歐盟GMP原意基本一致,對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明確了具體承擔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