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1 0:00:00 來源:
未知
2月26日上午,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金陽揭牌。金陽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以及國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分別致辭。
宋志平說,這個新機構的戰略目標是要建設成為國家醫藥行業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中國醫藥集團的科技創新平臺,這也是國務院國資委把中國醫藥集團打造成“中央企業醫藥健康產業平臺”的舉措之一。
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由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藥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等6家國內知名的科研與產業化機構整合而成,可謂出身名門。
“成立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目的是要建設國家級的應用型醫藥科技研發機構,服務于醫藥行業技術創新事業的需要。”宋志平說。
根據該院發展戰略,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未來將形成“六個平臺”的功能,即成為“國家醫藥重大科研項目建設平臺、行業前瞻性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平臺、中國醫藥集團技術創新支撐平臺、重要技術成果轉化平臺、高端人才培養平臺和國際醫藥研發合作交流平臺”。
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顯然有達成目標的底氣。資料顯示,該院學科齊全,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發明獎2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6項,全國科學大會獎46項,省部級科技獎329余項。
近10年來,這個研究總院的成員單位先后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355項,其中包括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中“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建設等項目,共獲得新藥證書391本,有數千項技術成果推廣到企業,催生和助推了一批國內知名醫藥企業的崛起和壯大,在我國創新藥物研究和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頗具影響力。
宋志平對這顆新落的棋子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他說,國藥集團將遵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牢牢把握未來“醫藥產業黃金十年”的走勢。
中國醫藥集團成立于1998年。2009年6月11日,受國務院國資委聘任,身為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的宋志平同時擔任國藥集團外部董事、董事長,拉開了國藥集團發展的新序幕。
“國藥正處在我國醫藥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期,國藥將立足主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整合行業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央企醫藥平臺。”對比宋志平當初關于國藥集團的戰略決策,國藥集團近兩年的發展路徑可謂清晰明了。
近兩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的領導下,宋志平先后主持完成了原中國醫藥集團與中國生物技術集團、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出國人員服務總公司的聯合重組,集團旗下目前擁有全資或控股子公司22家、上市公司5家。
國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并將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設為“十二五”期間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醫藥集團正在推進建設現代物流分銷一體化平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國際運營一體化平臺、高效管控與融合協同一體化平臺。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的成立,無疑是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征途上的重要一步。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