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4 0:00:00 來源:
生意社3月4日訊 一座造價140萬的住院樓,對城市大型
醫院的基建而言,是小數目,但在俞義年眼里卻是不小的壓力。
"政府承諾支付80%的建房款。"作為安徽肥東縣梁園鎮中心衛生院院長,他總算松了口氣,"當初建門診樓的時候,總造價190萬,其中政府撥款只有15萬元。"
因此,俞感到,"雖實行了
藥品零差率,但衛生院的經濟負擔卻大為減輕。"
俞的感受,也是安徽省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結果的體現。由于財政補償、績效考核、藥品統一
招標采購配送等一系列相關制度的整體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安徽省的試點,似乎顯得相當順利,先于全國其它地方率先實現了全省推廣。
安徽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速度和結果,使之得到了高層的肯定。原安徽省常務副省長、原安徽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調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全國人大匯報醫改進展時,"案例"中多次出現了"安徽醫改模式"的內容。
今年春節后,孫志剛更接替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出任了國務院醫改辦主任。這被普遍視為一個信號,安徽模式將在全國推廣。
安徽省醫改辦有關人士2月底向本報表示,關于基本藥物集中采購的國務院辦公廳2010年56號文,就是以安徽省試點經驗為"藍本"。2010年8、9月間,國家修訂基本藥物目錄的調研,也把安徽省作為基地。
盡管去年安徽在實施基本藥物招標新政時,受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尤其是有觀點認為,"低價"可能引發藥品質量問題的擔憂。
但一切跡象表明,決策者們將把安徽醫改模式向全國推廣。
"零差價"后的多種補償方式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2009年8月出臺,實施過程卻比原定的時間表滯后許多,發達如東部沿海的一些省份,也對補償能否到位表示擔憂。
而這正是安徽模式的長處,"基層使用的藥品畢竟有限,只要政府想做,肯定能做到全額補償。"合肥市衛生局的一位處長肯定地表示。
根據合肥市規定,當地自2006年起就把藥品加成率降到了13%,一些地區就將之作為補償基層醫療機構藥品收入的依據。考慮到業務量的增加,這筆錢每年還有不超過10%的增量。
還有些區縣財政采用"補差額"的辦法,核定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前三年的平均業務收入和平均業務支出,對差額予以全額補償。肥東縣衛生局副局長楊海燕介紹,為補償全縣53個鄉鎮衛生院及其分院的藥品收入,縣財政預撥了260萬元專項經費。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