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23 0:00:00 來源:
未知
由于罕見病患病人群少、市場需求少、研發成本高,很少有制藥
企業關注其治療藥物的研發,因此這些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
藥品,被形象地稱為“孤兒藥”。目前我國對于“孤兒藥”的研發仍處于一片空白,基本依賴國外進口,國家對罕見病的治療費用尚無保障政策,一般患者家庭無力承擔治療費用。(3月20日《廣州日報》)
罕見病,只不過是就概率而言。按世衛組織定義的“發生率“計算,我國現階段罕見病患者總數已然超過千萬。遺憾的是,如此龐大的人群并未得到適當救治。現實注定如此沉重:面對昂貴的進口特效藥,眾多患者或“傾其所有”或“無奈等死”。文明時代的悲哀,莫過于見證同胞苦難卻不救贖,莫過于容忍貧困、
疾病奪去不幸者性命。如果說,全社會無法關注到每個個體悲劇,那么,當“罕見”疊加,直至匯作千萬之巨的病患,不論民間還是職能部門,都該拿出更多良心與擔當。
對于罕見病患的遭遇,如果公眾了解如下事實,想必能愈發洞悉制度的不完善:其一,我國對罕見病治療費用尚無保障政策;其二,我國對“孤兒藥”的研發、引進、生產、銷售等環節缺少政策支持。也就是說,相關單位既未給予患者專門補貼,也沒有通過政策工具激勵此類藥物研發。這些無形間強化著患者的現實無力感。
救助特殊病患,是公共部門天然職責。于此事上,職能部門亟待在“直補”與“讓利”兩方面發力。直接層面,建立特殊人群醫療保障兜底制度。對“孤兒藥”消費進行政府補助,降低個體家庭
醫藥負擔。更深層面,降低孤兒藥進口關稅、運用國家科技資源展開聯合開發、統一購進相關藥品繼而低價售給患眾……凡此種種,皆是職能部門合格履職的必要之舉。
此外,在罕見病一事上,我們呼吁民間慈善也參與“埋單”。畢竟,社會的冷暖,固然系于公權機構的依法履職,但也必須訴諸民間的互濟互助。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