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31 0:00:00 來源:
未知
近來疼痛門診來了不少中老年女性患者,抱怨自己的腳跟部疼痛。據老太太們說,每次起床時腳跟一踩到地腳會痛得跳起來,疼痛難忍,幾乎要哭出來,然而走動一會之
后疼痛即減輕,但是走路時間長了疼痛又會慢慢加重,導致連出門買菜都不敢走太遠,非常影響生活,懷疑是風濕發作還是“
痛風”。經過檢查,原來大多數中老年婦女是患上了“足跖筋膜炎痛”,也即俗稱“跟痛癥”。
跟痛癥是以足跟疼痛為主,多見于單側,也可以是雙側,主要發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的慢性損傷性疾病。跟痛癥常伴有跟骨骨刺,但也可無骨刺。跟骨骨刺與跟痛癥沒有必然的平行關系。骨刺大小與臨床表現不成比例。有骨刺者可無癥狀,有癥狀者可無骨刺。跟痛癥實際上是跟骨的骨膜及周圍纖維組織損傷造成無菌性炎癥。
為什么年紀大的人容易發生足跟痛,而活動量大得多的青年人卻很少發生呢?原因是人上了年紀以后,足跖筋膜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組成跖筋膜的纖維組織逐漸失去了彈性,當長途步行或從較高處跳下時,就容易受傷,并且難以恢復成原有的結構,往往形成疤痕組織,使跖筋膜的彈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續存在而得不到緩解。如果跖筋膜附著在跟骨結處的創傷性炎癥反應長期存在,就會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質增生,形成鳥嘴樣的骨刺,骨刺在足負重時,可以對足底軟組織產生機械性壓迫而疼痛。骨刺形成之后一般是不會被吸收的,但經過治療,足跟痛的癥狀可以消除。
1.跟痛癥發病機制
跟痛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清除。已知隨著年齡的增加,跟墊彈性脂肪組織的蛻變是最恒定的表現。同樣,衰老也會導致膠原、水分以及彈性纖維組織逐漸減少,這些發生在跟墊的蛻變過程可以部分解釋跟痛癥的原因。
另一個可能引起疼痛的原因與足趾背屈時跖腱膜的“絞車”機制有關。英國解剖學家Hicks提出,跖腱膜起于跟骨結節前內側的足底面,分幾束止于跖趾關節的跖板、屈肌腱鞘以及近節趾骨基底部,跖腱膜受到持續牽引力作用。拉緊的跖腱膜(纜索)可使縱弓抬高,跖腱膜的起點受到牽拉。
跟骨結節也是足的負重點,人體重量相當大一部分集中在跟骨結節上,這也是它容易損傷的原因之一。中老年人或者平底足者跖腱膜彈性減弱,跟骨骨質疏松,是易患此病的內因。突然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勞動是跟痛癥發病的常見誘發因素。鞋底過硬時也易造成跟痛癥。足跟是人體負重的集中區,足跟損傷后周圍軟組織可出現炎癥反應。因足跟周圍軟組織堅韌,疼痛較重。軟組織損傷后再負重可進一步加重損傷。因此,跟痛癥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