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1 0:00:00 來源:
未知
礞石滾痰丸是元代養生大家王珪創制的名方,組成是青礞石(硝石煅)、大黃、黃芩、沉香;功用是瀉火逐痰,用于實熱頑痰證。癥見咳喘痰稠,大便秘結,或癲狂昏迷,驚悸怔忡,或胸腕痞悶,或眩暈耳鳴,或不寐怪夢,舌苔老黃而厚,脈滑數而有力。
本方出自元代醫家王隱君(名珪、字均章)所著《泰定養生主論》。王隱君在論述本方主證方向的時候,詳細描繪了26類頑癥,總結道:“內外為病百端,皆痰所致。其狀不同,難以盡述。蓋津液既凝為痰,不復周潤三焦,故口燥咽干,大便秘結,面如枯骨,毛發焦槁。若能逐去敗痰,自然服餌有效。”
礞石滾痰丸一出,立即風靡,成為明清醫生手頭必備之品,在現代保存的那些年代的醫案中,本方的曝光率頗高。
本方所以風靡,是切中了一個重要病機。“肺與大腸相表里”是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在病理上表現為咳嗽、咳痰、喘息,此病日久天長,反復發作,愈發愈重,每感外寒則被誘發。每發必熱化,痰盛氣粗,痰黃黏稠,或膠結難出,肺熱傳于大腸,則大便秘結。這是肺熱痰盛便秘的一個重要醫學現象。體現此類治法的方劑有一些,但是如本方專對老痰頑痰,力猛效專者罕見。
方中黃芩、大黃皆苦寒之品,清熱瀉火,黃芩專行于上,為清肺之上品;大黃行于下,為瀉陽明之首選。兩藥合用,上清肺熱而阻熱痰多凝練之勢,下清陽明而絕內熱之源,是“清上瀉下”以除熱的良好搭配,名方涼膈散中也有此意。至于礞石,為金石礦物,是一般醫家的罕用之品,王隱君引入此藥,與其隱居煉丹的仙道之術不無關系。痰之所生,責之于脾。脾虛生濕,濕聚為痰。而脾虛之途有多種,肝氣克脾為其一途。青礞石質堅而重,性寒向下,對脾虛日久所凝聚之痰有重墜豁痰之效,經火硝煅后,其性不至寒涼太過,而硝石辛溫升散,其性快利,有平肝之效,是對礞石的佐制之品。因此,經過硝石所煅之青礞石,具有平肝、墜痰豁痰之效,且性峻猛。至于沉香,入腎納氣定喘,為久喘之人腎不納氣所常配之品。
現在,我們知道呼吸道的慢支、哮喘等常見疾病年久失治,可出現肺氣腫,導致反復發作的肺部感染,表現為痰熱證。便秘是此類病人的一個常見問題,而一般醫生常常忽視這個問題,多把精力集中在肺上,忽視了肺熱與腸熱的關系,所以常常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研發前景
本方有消炎、化痰、通便的作用,也能改善呼吸系統的缺血缺氧狀態,防止感染狀況下腸道內細菌易位,糾正腸衰竭。大黃對全身微循環有明顯改善作用。
本方在過去幾百年是醫生的必備之品,常用于急診急救,對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等合并急性感染者尤其有效。這些疾病目前在急診中仍是常見病、多發病,所以本方應該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幾乎所有的方劑學都把本方列入其中,可見本方影響之大。雖然目前本方應用有限,但是現在的醫生不能自配制劑,所以到處打聽礞石滾痰丸的大有人在。而市面上沒有流通的成藥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本文作者均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方藥系副教授)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