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6 0:00:00 來源:
未知
商務部5日發布我國首個藥品流通行業專項規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力爭到2015年,形成1至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至2/3以上。業界人士認為,在政策推動下,藥品流通行業的“洗牌”或將加速。
行業集中度將顯著提高
提高行業集中度,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無疑是《規劃綱要》的一大亮點。其中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藥品流通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收購、合并、托管、參股和控股等多種方式做大做強,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經營。”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面臨企業“多、小、散、亂”等困境,上述措施的提出,無疑是對癥下藥之舉。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多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
企業數量多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2009年,我國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70%,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39%;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為1/3.特別是藥品批發前三強、九州通)僅占全國銷售總額的20%,零售前三強僅占全國藥品零售市場銷售總額的5.6%.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綜合部主任許銘對記者說,美國藥品銷售額占世界藥品市場份額的40%,但美國藥品批發最大的三家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的90%以上。德國最大的三家藥品批發企業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70%.相比之下,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市場集中度仍較低,行業整合亟待推進。
瑞銀證券的有關報告指出,行業整合將為醫藥流通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結構,顛覆行業的低利潤率狀況。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有望顯著受益。
2015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達8000億元
《規劃綱要》提到,未來5年,全球藥品市場將維持快速擴張態勢,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09年的7730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2萬億美元以上,年均增長8%左右,全球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將繼續提高。
從國內市場來看,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對記者說,預計到2015年末,藥品流通行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這一目標意味著,未來幾年藥品流通行業將以年均8%的增速增長。
在藥品市場增長空間方面,商務部認為,隨著我國開始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需求和消費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對醫療衛生服務和自我保健的需求將大幅增加,藥品市場增長潛力巨大。藥品市場規模的增加也會為藥品流通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據介紹,2009年,我國藥品流通企業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總額3964億元,占全國商業銷售總額的60.74%.其中,年銷售規模排名前三的為國藥集團、上海醫藥、九州通。
行業準入標準近期有望發布
伴隨著《規劃綱要》的出臺,記者了解到,《藥品流通行業標準》也有望在近期發布。
早在2010年初,相關部門就在研究制訂藥品流通行業標準。此前有關人士對記者說,“商務部的標準并非是強制標準,而是給予流通企業一個衡量標準,來確定企業在行業內所處的層次和水平。”
但事實上,業界人士預期,相關標準可能被作為確定行業準入的重要依據,國家可能據此來嚴格控制藥品經營企業的數量。
《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完善準入退出機制,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嚴格控制藥品經營企業數量。
記者還了解到,為保障醫藥流通行業按既定目標發展,商務部還提出要研究制訂鼓勵性政策措施,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完善相關基礎設施。
在融資方面,《規劃綱要》提出鼓勵企業利用產業基金、融資擔保、信用保險、上市融資、應收賬款和倉單質押等金融工具,多渠道籌集資金。此外,《規劃綱要》還提到,有條件的地方應爭取財政、土地、金融、專項資金等優惠政策,支持藥品流通行業發展。
上市公司動作頻頻
藥品零售業整合暗流涌動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昨天正式公布。其中提出,2015年前,全國要“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
行業整合步伐大大加快
“一般人都只注意到了前面幾句,事實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二以上’這句話大有深意,這意味著在藥品流通領域,國家未來將大力鼓勵發展連鎖藥店這一業態。”一位參與《規劃綱要》制定工作的行業資深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他認為,“這必然會導致行業洗牌和整合的步伐大大加快,未來一段時間,‘強著恒強,弱者出局’的局面將逐步形成。”
實際上,藥品零售行業的整合已經暗流涌動。近日,大連奇運生集團一次性并購3家醫藥零售連鎖企業,增加了40家門店,把疆域拓展到了山西。
而在經過歷時1年的考察、談判之后,今年3月中旬,國藥控股國大藥房有限公司正式與泉州市醫藥零售龍頭——泉州市東南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變更協議,收購東南醫藥旗下泉州、廈門、福州三地120家直營店51%的股份,雙方由此成立全新藥業公司——“泉州市國大藥房有限公司”。
尚未在泉州布點的國大藥房,通過此舉得以進入泉州乃至福建的醫藥零售市場;東南醫藥則借機布局全省醫藥零售市場。因此,上述舉措對雙方無疑是“雙贏”之舉。
相關上市公司緊鑼密鼓忙布局
就上市公司方面來看,相關企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局,希望謀求更大版圖。其中,西部醫藥商業龍頭企業桐君閣的擴張步伐尤其引人關注。
去年10月8日,桐君閣發布公告稱,公司連同母公司太極集團旗下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太極實業和西南藥業,共同對控股子公司增資。桐君閣擬增資的控股子公司為四川太極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重慶桐君閣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西部醫藥商城有限公司。桐君閣稱,增資是為了解決在直營藥房發展過程中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實現公司商業終端網絡建設“千家萬店”目標。
商業終端網絡擴張所產生的積極效應逐步得到顯現。《中國藥店》雜志不久前發布的《2010-2011年度中國藥店排行榜》顯示,就銷售額來看,重慶桐君閣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本年度的位次由上一年度的第5名躍升到第二名,銷售額達到33.6億元,同比大漲33.33%,與第一名的中國海王星辰連鎖藥店有限公司銷售額差距只有4000萬元。業內人士認為,桐君閣大藥房的優異表現主要得益于其加速發展直營店的策略,該年度其直營店發展至1062家,同比增長23.49%;加盟店則高達6444家,同比增長3.24%.
“對桐君閣來說,《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有關政策是極大利好。2009年到2011年,我們每年將以新開200家直營店的速度發展,未來三年,我們將實現擁有一萬家藥店的戰略目標。可以說,我們的發展思路與國家的有關政策導向不謀而合。”重慶桐君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軍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根據桐君閣的發展規劃,未來1-2年,公司將通過實施兼并重組等措施帶動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在此過程中,公司可能會先在川渝等地收購一些區域性的醫藥流通企業,進一步鞏固在西部地區的行業龍頭地位,并擇機向上海等發達地區醫藥流通市場挺進。
“憑借規模優勢,我們有望與上游醫藥公司獲得更多合作,比如代理銷售毛利率更高的二線品牌產品。”王小軍表示,“在連鎖藥店的規模和品牌優勢更加鞏固的基礎上,企業效益將顯著提升。”
另一區域性龍頭企業南京醫藥也有望在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過程中受益。南京醫藥旗下全資子公司南京國藥醫藥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醫藥流通市場仍處在流通企業多、規模小的階段,所以市場化重組還有很大空間,流通行業的整合趨勢相當明顯。”
事實上,隨著《規劃綱要》的出臺,整個藥品流通領域的格局都將有所變化。分析人士指出,整合的最終結果將是行業集中度的大幅提高與行業效益的整體提升,在此過程中,一些早有準備的龍頭企業,受益程度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