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9 0:00:00 來源:
未知
在2010年8月份公布的 《招股書》中,嘉事堂(002462)大力看好旗下的醫藥工業資產,并確定了銷售收入達到2億元的3年戰略目標。然而,2010年11月16日,嘉事堂卻宣告出售旗下的醫藥工業資產。今日(5月6日),公司公告上述資產的轉讓工作正式完成。
《每日經濟新聞》發現,從公布《招股書》到發布公告剝離資產,短短三個月時間,公司竟將《招股書》中的豪言壯語忘得一干二凈。
剝離醫藥工業資產完成
嘉事堂今日公告,在經過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后,北京天酬佳成科技買方摘牌了嘉事堂出售的兩家子公司100%股權的北京嘉事大恒制藥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嘉事大恒)和75%股權的北京大恒倍生制藥廠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大恒倍生)。成交價格分別為6897.35萬元和1176萬元,合計8073.35萬元。此價格高于評估后的合計凈資產7822.12萬元,卻低于公司早先預計的8500萬元。
資料顯示,嘉事大恒和大恒倍生是嘉事堂旗下的唯一兩家制藥企業,按照嘉事堂的說法,此次股權轉讓是將嘉事堂所有的醫藥工業資產予以剝離。
根據2010年年報,嘉事堂醫藥工業的營業收入為8593.8萬元,營業利潤1189萬元,毛利率13.84%。營業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6.41%。
公司說法自相矛盾
對于公司剝離醫藥工業資產,嘉事堂在出售公告中看淡該業務,并流露出早就有意出售該資產的想法。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卻發現,這一說法與三個月前的 《招股書》自相矛盾。
在《招股書》中,嘉事堂對2007年收購嘉事大恒和大恒倍生顯得很開心:“公司的業務范圍從單純的醫藥商業延伸至制藥領域,增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然而,在出售公告中,嘉事堂的態度卻透著一股無奈。公司表示,2007年先后收購上述兩家公司是因為當時還控股北京嘉事堂生物,該公司從事的主營業務為新藥研發,缺乏生產環節。為打通產業鏈,公司決定收購醫藥工業企業,作為研發產品的生產基地。而如今,嘉事堂生物已經在2008年掛牌轉讓,公司已不再需要自有產權研發品種的生產環節,所以出售該股份。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既然嘉事堂生物早在2008年就已經轉讓,公司是2010年8月份才上市,期間有2年時間,公司為何不予以轉讓該部分醫藥工業資產,而非要等到上市之后呢?
此外,嘉事堂聲稱轉讓醫藥工業還出于“制藥業污染嚴重,新GMP環保要求更加嚴格,后續投入大”等情況。
然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招股書》顯示,嘉事堂一直在對兩家制藥公司的廠房以及環保進行著改造。這不免讓人生疑,既然公司早已打算出售醫藥工業資產,為何還源源不斷地往醫藥工業項目中燒錢呢?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嘉事堂的《招股書》中制定的3年戰略目標是,“投資3000萬元,在原藥廠的基礎上,改造建設嘉事大恒制藥基地。使之成為擁有拳頭產品和現代管理的藥品生產企業,到2012年銷售額達2億元,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
從2010年8月18日嘉事堂上市,到2010年11月16日嘉事堂公布轉讓醫藥工業資產,期間不過短短三個月之間,前后言語竟然完全“不搭調”。
市場不禁要問,是《招股書》信口開河還是公告口是心非,嘉事堂到底怎么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