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12 0:00:00 來源:
未知
在醫藥商業跑馬圈地運動中,“排排坐分果果”的狀態還能持續多久?終盤誰是老大、老二、老三?在今天看來,要馬上對這一切下結論似乎還為時尚早。因為,無數的過往已經告訴我們,笑到最后的往往出人意料。
5月6日,上海醫藥董事長呂明方在新加坡宣布,上藥于去年9月啟動的H股IPO將于當日9時起在香港市場公開發售。
據悉,上藥H股發售總量加上超配配售股份,發行股份數將達到6.6億股。按照此次發行價范圍每股21.8港元~26港元,取中間值計算,在扣除全球承銷費用等開支后,且假設未行使超額配股權,募集資金凈額約為152.75億港元。5月20日,上藥H股將在港交所掛牌交易。
眾所周知,政府資源和現金是醫藥商業巨頭圈地運動的重要支撐。但是,隨著上藥加入圈地運動,現金作用的重要性迅速凸現?,F金是否充裕,造血機能是否健康,成為新的競爭焦點。
沖出華東
對于醫藥流通行業來說,2010年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以國藥集團、華潤為代表的商業巨頭紛紛構建全國分銷網絡,并購大潮風起云涌。而重組后的上藥則像一匹黑馬,迅猛攻城略地,一舉超過華潤,穩坐醫藥商業第二把交椅。
據了解,上藥從重組方案落地開始,工業與商業在集團的權重已經顯現:2008年上藥集團年銷售總額約為230多億元,其
中醫藥商業貢獻了170多億元,占銷售額的三分之二,但是利潤貢獻卻比較低,大部分貢獻來自于工業。呂明方認為,上藥的優勢在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在藥品生產與流通領域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尤其在藥品生產板塊,上藥擁有門類齊全的產品組合,覆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大部分藥品,銷售規模居行業前列,能夠給予流通業務強勁的支撐。而在流通業務板塊,上藥則銷售網絡覆蓋華東大部分地區,擁有區位優勢顯著的藥品分銷體系,是全國大型醫藥流通
企業。如果做活流通板塊業務,不僅上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能獲得提升,同時企業也將在醫藥流通整合的大潮中取得更大的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戰略思路,2010年成為上藥商業業務板塊的擴張年。在這一年中,他們迅速搭建起全國性網絡:年初,并購了廣州中山醫醫藥有限公司,成功進入華南地區,成為廣州的領先分銷企業,同時奠定了企業在華南地區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年末,收購China Health System Ltd (其實質性資產為北京地區排名前三的中信醫藥)、北京愛心偉業,取得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分銷網絡的突破;并購福建省醫藥公司、山東商聯、眾協藥業,繼續加強在華東的專業領先地位……業內評價,2010年上海醫藥“南征北戰”碩果頗豐,上海版全國分銷圖已經浮現。
黑馬突圍
5月6日,上藥披露的H股招股文件顯示,目前已有美國輝瑞公司、淡馬錫、馬來西亞國浩集團和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四家基礎投資者共計認購了5.5億美元的股票。其中,淡馬錫控股投資3億美元,馬來西亞巨頭國浩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5億美元,全球最大的制藥公司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和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投資5000萬美元,上述投資者的禁售期為1年,這都被認為是對于上藥發展前景頗具信心的表現。
據了解,2009年,國內最大的商業巨頭國藥赴港上市共計募集資金87億港元,并獲超額認購571倍。而此次上藥發行H股的規模較之國藥當年H股規模幾乎翻倍。此前,呂明方曾滿懷信心地表示,上藥H股融資規模不會低于國藥當年的規模。
今年初,上藥已完成CHS9家股東100%的股權收購,合計作價人民幣35.69億元,實現了對中信醫藥的全部控制。盡管上藥收購中信的最終數字與之前爆出的40億元略有差異,但是其購并不惜血本也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業內就爆出了醫藥商業巨頭在爭奪地方優質資源時競相抬價,致使收購成本大幅攀升的消息。相對于政府資源的軟實力,現金硬實力的作用開始凸現。去年底,在北京媒體見面會上,上藥總經理徐國雄曾直言不諱地表示,H股募集的資金將半數用于未來并購。
就在上海醫藥緊鑼密鼓發行H股的同時,國藥控股也宣布計劃配售1.38多億股H股,每股配售價為25港元,集資額達34.5億港元。集資所得主要用于擴大醫藥分銷和零售網絡、補充流動資金等。而華潤醫藥也有消息稱,欲打包在香港上市。
殊途同歸
今年剛過去4個月,國內商業巨頭的動作已令人眼花繚亂。
1月13日,上海醫藥收購中國
健康系統有限公司(China Health System Ltd.)100%股權,股權作價23.28億元;4月7日,華潤宣布收購山西康興源藥業;4月19日,國藥宣布收購河北分銷商樂仁堂,該收購耗資13億元。此外,2010年國藥共斥資23億元用于5個并購項目,國藥方面宣布未來兩年將花50億元用于收購……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發展模式上,上藥和國藥已漸漸走出差異化。今年4月20日,上藥以及下屬控股子公司上海醫藥分銷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郵政集團下屬的中郵物流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在基本藥物配送、特殊藥品(麻醉藥品、精神類藥品等)配送、高值藥品直送業務(DTP)、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建設和物流供應鏈金融支持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創建覆蓋全國的新型醫藥配送物流網絡。目前,上海醫藥僅13.2%的收入來自于自身的分銷網絡。而國藥仍堅持自建物流中心的策略。截至目前,國藥在遼寧、河南、湖南、四川、江蘇、廣西、甘肅等地的物流中心都在籌備或建設中。國藥希望在未來兩年內將網絡延伸到地級市,并建立起分銷企業。
剛剛發布的“十二五”醫藥流通規劃已經明確,目標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區域性
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
未來,我國
醫藥商業格局待定,誰能在市場中一統江山?人們將拭目以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