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針對預防房顫引發的中風提出建議
房顫引發中風危害嚴重
許多患者未按規范治療
近日,在吉隆坡舉行的第18屆亞太心臟會議上,全球“預防中風行動”專家團發布了“如何避免亞太地區中風危象”的最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敦促國際社會采取緊急協調行動,以避免數百萬人罹患可預防的中風。32家全球及亞太主要醫學團體和患者組織支持并肯定了該報告的行動倡議。
亞太各國成年人的房顫患病率各不相同,中國為770/10萬,日本為1634/10萬。許多房顫患者沒有接受預防中風的抗凝血劑或阿司匹林治療。因此,亞太地區國家需要協調行動,遵循房顫患者預防中風指南,以避免不良預后。
房顫引發中風危害嚴重
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有1500萬人罹患中風。其中大約有500萬人終身喪失行動能力,還有500多萬人死亡。
2004年,東南亞大約有440萬人在罹患中風后幸存,同年,這些地區首次中風總人數達到510萬人。這個數字高于預計新發癌癥病例。
目前國際公認房顫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持續心率異常疾病,該病患者的中風風險比常人增加五倍。15~20%的中風是由房顫導致的。因房顫引發中風的患者通常住院時間更久,同時有50%患者殘疾。
中風是僅次于心臟病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中風已經對亞太地區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例如,韓國2005年國民健康保險理賠數據庫顯示,其全國用于治療中風的總花費為37370億韓幣(約合33億美元)。“不論年齡大小,每年都有數百萬房顫患者因中風而癱瘓。”“預防中風行動”專家團專家、中國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說,“亞太地區的中風發病率不斷上升并已成為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和巨大的經濟負擔。”
許多患者未按規范治療
亞太地區面臨著巨大的房顫治療壓力,但同時,這一地區的房顫患者在中風的預防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報告針對這一地區存在的用于進行房顫管理的各類指南指出,這些指南的建議在很大程度上雷同,而其執行程度卻因地區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特別體現在房顫患者使用抗血栓療法方面。例如,在中國臺灣地區,僅有62%的患者接受了抗凝血劑或阿司匹林預防。韓國房顫患者接受遵守指南的預防比例則達73.9%。根據最近在塔斯馬尼亞和中國進行的調查,對房顫患者而言,接受和未接受抗血栓療法發生中風的風險比例分別為24.6%和35.5%。因此,大部分亞太地區需要強調遵循有關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指南,來避免不良預后。
報告呼吁亞太地區國家政府提升對現有指南的了解,加強遵循這些指南將有助于增加亞太地區接受適當抗血栓治療患者的人數,并保證這些療法的理想效果。
專家為診治指點迷津
針對上述問題,在報告中,“預防中風行動”專家團進一步給出了以下建議:1.提高國家政府和公眾對房顫及其引發的中風影響的認識;2.制定房顫早期適當診斷的協調戰略;3.改善患者教育,房顫護理和檢測;4.鼓勵制定和使用新方法以管理房顫并預防由房顫引發的中風;5.加強醫師的房顫管理意識;6.促進亞太地區所有患者獲得平等治療、監測服務和信息;7.提倡遵照指南以改善房顫管理;8.推動亞太地區各國間最佳實踐的交流;9.推進對房顫成因、流行病學、預防和管理的研究。
“大多數的房顫中風都是可預防的,因此我們認為現在實施這些建議將有助于預防房顫患者遭受中風,從而減少亞太地區大幅增長的臨床、經濟和社會負擔。”英國伯明翰城市醫院、伯明翰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教授Gregory Lip表示。
在建議中專家強調,房顫患者在高中風風險(特別是嚴重中風風險)人群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是解決該重大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目標人群;亞太地區迫切需要提高國家政府和公眾對由房顫引發的中風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了解房顫及其診斷、檢測,并改善房顫管理策略;迫切需要向公眾提供更好的有關由房顫引發的中風及其預防方法的信息,以及藥物和技術開發,如新抗血栓藥物和對現有藥物的患者應用監測技術,它們可以更早地提供合適的治療以防止房顫患者出現中風;需要更好的患者教育,從而使這些信息被公眾廣泛了解。此外,亞太地區現有和新建患者機構間的協作,以及為房顫患者創建的通用平臺(用于交換和傳播有關房顫及其診斷和管理以及有關中風預防的信息),將有助于集中和比較亞太地區不同國家間的數據。
專家們還認為,需要對醫師進行教育以幫助其在并發癥發生前識別未確診的(“隱匿性”)房顫。醫師還應充分了解房顫患者管理選擇,并認識到按照指南正確實施治療時,治療益處通常大于風險。將現有不同國家的指南協調為一套統一的亞太指南將有助于推進中風預防目標,還將幫助確保亞太地區國家衛生保健平等性原則的實施,并保證患者個體接受類似(盡可能最佳的)醫療。
在對房顫患者中風的預防方面,專家指出,部分引發房顫的因素,如遺傳和自然衰老過程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無法完全避免房顫發生的可能,因此大多數已經罹患房顫的患者,需要有效使用抗血栓療法,從而防止循環系統血凝塊引起的并發癥(如中風)。
專家在建議中呼吁,要加大投入以推進對房顫成因及其防治策略制定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亞太地區聯合研究活動,致力于改進房顫管理,更完全地了解其成因和流行病學,以及預防由房顫引發的中風。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