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6/21 0:00:00 來源:
未知
新國標被指偏向常溫奶 導致巴氏殺菌鮮奶市場占有率不足20%
對乳品新國標的質疑聲再在業內響起。據報道,日前,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反映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
據悉,導致爭議再度升溫的仍然是衛生部去年敲定的乳業新國標中,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每毫升200萬個,而此前的標準是50萬個。王丁棉昨日對本報說,新國標過于偏向常溫奶,已經導致巴氏殺菌鮮奶在我國液態奶中所占份額連20%都不到。
反方:應逐漸恢復巴氏鮮奶的主導地位
王丁棉說,由于巴氏殺菌鮮牛奶需要的奶源質量很高,而新國標對原奶細菌數如此寬松顯得過于偏向常溫奶,這導致巴氏奶目前在我國液態奶中所占的份額連20%都不到。
王丁棉說,目前全國性的乳業巨頭都是以常溫奶為主打,“這些巨頭普遍沒有自己的奶源,在他們的游說下,上午專家設定好的新國標下午就被有關部門推翻了。”他說,國家應給予政策及經濟扶持,逐漸恢復巴氏鮮奶的主導地位。
正方:可維護我國奶業穩定發展
在去年,《生乳》國家標準中將生鮮奶源的蛋白質含量從原來的2.95%下調至2.8%,細菌總數從50萬個落菌單位上調至200萬個落菌單位,這是業內人士質疑的兩大熱點。
衛生部的辯護稱,目前我國奶牛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僅為23.1%,5頭以下比例為32.4%,這種小規模養殖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而養殖水平低造成生鮮乳菌落總數相對較高。
按衛生部的解釋,設置菌落總數的指標符合“我國發展實際”,能夠保護大量中小規模奶農的利益,維護奶業穩定發展,但是仍然鼓勵企業設置菌落總數分級收購標準,引導奶農標準化規模養殖。
專家視點
不如由國標改為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
黑龍江省乳品工業研究所酈韜珉指出,與其將就乳品新國標,還不如由國家標準改為企業標準或行業標準(由專業委員會審核),以減少負面影響和降低損失。
我國乳業標準被指全球最低 據稱系照顧奶農利益
日前中國奶協召開了“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對記者表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標準;但又有人認為:中國奶業現狀取決于國情,同時披露現行標準門檻低系因農業部顧及散戶奶農利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