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7/1 0:00:00 來源:
未知
為了解決偏遠地區配送難的問題,關鍵不是搞行政分割市場,應該把縣級醫療機構的高端藥品資源和偏遠的基層藥品保障帶量捆綁打包,并建立競爭性的藥品配送環境。
隨著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向下滲透到基層,偏遠地區基藥供應積極性不高、配送難的現實矛盾日漸突出,并逐漸成為基藥制度推進的“絆腳石”。為了達成醫改工作的整體目標,衛生部藥政司日前在長春召開座談會,就落實《基藥采購指導意見》提出舉措。針對農村偏遠地區基本藥物的可及性、保障及時供應問題,會議認為可采用單一貨源承諾方式,探索以縣為單位預選確定少量的配送企業。所謂“單一貨源承諾”,是指一種優質產品的品規只能有一家以較低價格中標的生產廠家,且該廠家獨家供應某區域內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確保企業在該區域的全部市場份額,并由少量配送企業保障及時配備。然而,在舊的醫療體制積弊尚存的當下,踐行縣域基藥單一貨源承諾模式仍有許多已知或未知的難題亟待求解。
偏遠的尷尬
10日,衛生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稱,2011年,全國參加新農合人數為8.32億人,參合率超過96%。新農合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有效提高了農村的醫療保障支付能力。然而,記者卻發現,在有些省份的偏遠地區,由于配送成本過高,導致基藥的及時保障供應面臨挑戰。
黑龍江珍寶島藥業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余波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各地在推行基藥制度的實踐中,隱隱約約感受到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不少偏遠地區相繼出現了基藥配備難以保障的尷尬。因為基藥價格低,有些中標企業不愿供貨;配送企業嫌配送成本高而不積極組織貨源及時配送;部分醫療機構也沒有使用中標藥品的驅動力,在量與價之間,基藥價值鏈上的企業都在博弈。”身處東北遼闊的地域版圖,余波深切感受到偏遠地區配送難的境況。他認為,該模式實際上就是采取“定點生產、帶量配送”的方法來給現有的基藥制度“打補丁”。
談及此,產品70%銷往基層的步長集團深以為然。該集團營銷副總裁薛人琿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基藥的中標價格都很低,如果單一貨源承諾這種帶量招標的模式可以使薄利與多銷對應,這對解決當前基層藥品供應、及時配送、提高基層醫療處方動力不足等現實矛盾具有重大意義。”他認為,該舉措的亮點就是通過某一固定的區域市場份額,彌補基藥產業鏈條整體的利潤損失,有利于調動各個環節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基藥的公益屬性,我認為,在偏遠地區基藥生產企業遴選要充分引入競爭,但配送商不能單一,只要是具備基藥配送資格的商業公司都可以參與競爭。”薛人琿表示。
當然,任何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割調整,阻力必然如影相隨。正如寧夏前兩年實行的基藥招標“三統一”,以行政手段推向基藥配送集中,引發的則是類似“上書”事件不斷。
“在現有的基藥招標體制下,唯低價論讓基藥產業鏈條上的利益被極度地擠壓,企業利潤空間小,甚至隨著成本的驟增而出現虧本的現象,要讓他們保障偏遠地區的基藥配備顯得力不從心。以四川甘孜州為例,即便實行單一貨源的模式,企業仍然會面臨虧本的經營壓力。”成都西部醫藥經營公司董事長彭啟源認為。
他的這一觀點,也代表了很多醫藥商業企業的感受。
山東新華制藥負責藥品流通的經理馬鑫良也認為:“目前,我國醫藥流通前十強的平均毛利率水平為6.45%,而農村偏遠地區的平均毛利率僅為3%。山東有些偏遠的地區,很多商業公司配送過去都是虧本的。兩個月前,山東17個地級市的24家醫藥商業企業就基藥配送資源共享達成聯盟,在這種趨勢下,推行縣域單一貨源承諾模式恐怕有操作層面的難度。”
求解夾心困境
事實上,基藥制度在各省市的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呈現出配送商集中的局面,將偏遠的基藥市場集中,以“質+價”換“量+渠道”之前就有很多爭論。江西的基藥配送實行“2+1”方案,即每個市可選擇2家省級配送商和1家當地配送商對鄉鎮衛生院進行基藥配送。
但在實踐過程中面臨困境:一是江西250多家藥品批發企業被排除在基藥配送之外,經受生存考;二是配送企業的責任不明晰,偏遠地區配送成本高,虧本的都不愿送。
而江西并非個案,去年天圣制藥狀告重慶市衛生局一案,就將產業與地方政府之間在基藥上的矛盾推向了頂峰。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認為,“在‘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沒改,基藥招標的唯低價論模式不變的背景下,縣域實現單一貨源難以落地。當然,針對地域廣的基層,企業本身在確標時,就會有一個市場取舍的過程。不過,承諾某企業供應某個地區的藥品,其實就是在行政分割市場。”
對此,不少行業專家也流露出類似的擔心:單一貨源和當前醫藥購銷實際差異很大,如果某地區推行單一貨源承諾的話,對貨源保障能力提出要求,而該模式排斥絕大多數生產企業也是一個問題。
那么,在國家強力推進基藥制度的導向下,究竟該怎么平衡基本藥物保障配備使用的利益鏈條?多年扎根在基層的某商業公司總經理助理則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偏遠地區配送難的問題,關鍵不是搞行政分割市場,應該把縣級醫療機構的高端藥品資源和偏遠的基層藥品保障帶量捆綁打包,并建立競爭性的藥品配送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我認為,考慮到市場份額和長遠發展,企業會通過其他利潤空間略高的產品來進行內部消化。”該市場人士如是說。
誠然,過去很多地區的基藥配送都只限定資格、不限定配送區域,在這樣的游戲規則下,企業勢必會出現挑肥揀瘦的心理。正因為有這樣的邏輯,偏遠地區往往容易被忽視。“基藥配送就得堅持市場化的方向。以前偏遠地區并不存在上述問題,導致今天這種現狀的恰恰是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存在的問題,如果四川、西藏、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域廣的地區能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現代醫藥流通配送中心和配送網絡,就完全能夠把藥品直接配送到村診所。”余波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