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7/11 0:00:00 來源:
未知
金融海嘯的余波漸散,吹來了醫藥政策的春風,醫藥行業待興。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形成,經營業績正穩步上升。企業急需資金以進一步擴大經營與拓展市場。融資,是中小板上市企業當下最重要的命題。
2010年度中小板醫藥板塊誰最出彩?資本市場青睞什么樣的企業?誰將進一步鞏固市場“老大”地位?又有誰在跨越和沉浮?由南方所重磅推出《2010年度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競爭力排行榜》子榜單——《2010年中小企業板醫藥上市企業綜合競爭力排名》日前新鮮出爐。
榜單入選企業為生產、銷售與藥品相關業務收入、醫療器械生產和銷售收入、醫療衛生服務產業收入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0%份額的中小板上市公司。
本綜合競爭力榜單前10名分別為海普瑞、科倫藥業、新和成、雙鷺藥業、華蘭生物、華邦制藥、信立泰、京新藥業、力生制藥和仙琚制藥。其中海普瑞、科倫藥業和力生制藥為上市新貴,在2010年的資本市場耍盡風頭。
海普瑞、科倫藥業和力生制藥為上市新貴,在2010年的資本市場耍盡了風頭。
“新貴”耍盡風頭
在前10位中,2010年新上市的企業占3席,分別是海普瑞、科倫藥業和力生制藥。其中,海普瑞和科倫藥業分別坐上第一、第二的寶座。
海普瑞是最大的贏家,除了綜合競爭力第1,其單項競爭力指標中分別取得了規模競爭力第3、效率競爭力第1、創新競爭力第4、成長競爭力第1的好成績。
海普瑞的輝煌來自于其主營產品肝素鈉在2010年量價的高價位運行,以及高盛等投行熱捧下的創紀錄的高發行價。
統計顯示,2010年肝素產品出口價格達到10473.86美元/公斤,相比2007年提高近6倍。海普瑞是2010年原料藥類出口排第一的企業,出口額達到5.48億美元。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53億元,同比增長73.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10億元,同比增長49.50%。
正是由于海普瑞肝素鈉出口第一的光環及其核心技術的造勢,海普瑞受到了投行的熱捧。2010年4月,海普瑞以148元創下IPO最高發行價,募集資金凈額高達57.17億元,超募資金48.52億元。
海普瑞上市一個月后,曾兩度折戟的大輸液龍頭四川科倫藥業也成功登陸中小板。科倫藥業位列本榜單中的亞軍,綜合競爭力排名第2,而在單項競爭力排名中,規模競爭力第1、效率競爭力第10、創新競爭力第9。
公開資料顯示,科倫藥業是國內大輸液行業中運營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在2004~2010年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居大輸液行業第一位,2010年實現28億瓶袋輸液產品的銷售,占據國內大輸液行業近1/3的市場份額,行業霸主地位盡顯。
截至2010年底,科倫藥業總資產達87.90億元,同比大增163.69%;公司2010年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0.26億元,同比增長24.0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61億元,同比增長54.55%。
憑借此,科倫藥業的上市同樣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猛烈追逐,發行價高達83.36元/股,最終募集資金高達50億元。
另外一個新貴則是力生制藥,在綜合競爭力排名第9的同時,在單項競爭力排名中,規模競爭力第5、效率競爭力第4。公司為降壓藥的普藥龍頭企業,其生產的吲達帕胺片在國內市場具有高達70%的占有率,2010年4月以45元每股中小板上市發行,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20.07億元,超募資金11.40億元。公司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23.88%,實現凈利潤2.03億元,同比增長31.64%。
海普瑞、科倫藥業和力生制藥均是在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可以發現,2010年登陸中小板的企業均具備發行價高、大受資本市場追捧而超募大量現金。前十強榜單中新上市企業能夠占席3位,并包攬冠亞軍寶座,完全體現出了在2010年醫藥板塊整體收捧、PE倍數狂增的背景下:只要有明確的核心競爭力,以及一定的包裝技巧,中小板上市融資的能力十分明顯。
掌帆藝術的考驗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登錄資本市場后能否提升企業運營能力。
從新上榜的3家企業的資金運作能力上來看,同樣備受追捧的企業,不同的運作邏輯或將為企業隨后的發展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進入2011年以后,肝素鈉出口價格回調,國內肝素鈉粗品價格上漲,直接導致海普瑞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9.11%,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為30%到50%。海普瑞遇到的另外一個尷尬就是“花錢難”,上市一年多,超募的48.52億元僅勉強完成了超募資金使用20%的硬性要求。
而在2011年6月底,海普瑞終于公告
投資項目稱,公司將投入高達51億元在深圳建立生物醫藥研發基地。但是項目的具體投資方案、實施時間等目前尚未公布,且51億元究竟該如何使用、這筆資金會帶來多少收益尚不清楚。
科倫藥業采取的是另外一種策略。在超募33億資金后,科倫藥業馬上開始推進募投項目建設、改造自身實力以及延伸產品領域的巨大工程。先后將超募資金用于收購河南科倫、浙江國鏡、廣東科倫、廣西科倫、崇州君健等5家企業,并投巨資建設抗生素中間體項目,一個以大輸液為主干,以非輸液業務為發展戰略重點的制藥帝國雛形初現。
從上市至今來看,海普瑞和科倫藥業的上市融資過程和結果以及募集資金的使用方式都體現出中小板特有的活性。但是獲得資金后,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快速提升自身實力,增強市場和政策風險抵御能力則成為每個中小板醫藥企業的考驗。這其中,募集的巨額資金的運作能力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從結果來看,海普瑞雖然終于完成了超募資金的投資使用,但是一次性投入51億元,具體使用方向和標的仍尚未明確讓人質疑。海普瑞今后在技術上能否領先,在國內國際市場是否仍具有領先的優勢?這些都會因是其資金的運用邏輯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反觀科倫藥業,在活動巨資后立即著手大輸液上游短板的彌補,將產業鏈條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產業鏈上下游的不確定因素大為減少。同時,在大輸液相對“賤賣”的年代,又將超過IPO募集的資金投入到抗生素中間體項目中。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的風險得以規避,并且在兩個領域都形成了相對具有競爭力的規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力生制藥超募的11.4億中,也在上市之后馬上就講4.08億元用于進行新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創新與成長性盡顯
相對于主板,中小板的特點在于其中企業的活性大大增強。按照南方所榜單指標的分類,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創新性指標和成長性指標方面。
創新指標上,排第1的是雙鷺藥業,盡管雙鷺藥業的規模較小,但其創新力卻力壓群雄,雙鷺藥業2101年研發投入達到5818萬,其2010年前三年的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18.65%、14.99%和15.08%。
在成長競爭力指標上,除了第1位的海普瑞,新和成、華蘭生物、紫鑫藥業和萊茵生物分別位列第2~4位。新和成是維生素系列的龍頭企業,相關產品在國內和國際都具非常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技術市場門檻相對較高,維生素系列未來市場前景仍將十分廣闊;華蘭生物是有關生物制品生產企業,目前國內血液制品和疫苗領域已成為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公司有關產品在市場具有一定的占有率,產品開發技術能力也在明顯提高,未來成長性同樣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