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起病兇險,進展迅速,且死亡率高,并發癥多,是對人類威脅極大的疾病。近年來,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與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繼而出現高脂血癥,尤其是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的發病率增高有明顯的相關性。
一般認為,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胰腺及胰周高濃度的甘油三酯被胰脂肪酶水解,局部產生大量游離脂肪酸,誘發酸中毒,激活胰蛋白酶原,進而導致胰腺發生嚴重的自身消化。
游離脂肪酸本身就是胰腺腺泡細胞和間質組織的有毒物質,其皂化劑樣作用可以使胰腺間質崩解,使胰腺發生自溶,釋放更多的有毒物質進入循環。
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可對血管內皮產生損傷,同時增加血液黏滯度,使血液細胞成分流經血管的阻力加大,血液淤滯。而重癥胰腺炎其胰腺局部和胰外臟器在多種炎癥因子作用下,血漿成分大量滲出,血液濃縮。此時,如果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癥,胰腺微循環障礙將進一步加劇,導致胰缺血、胰梗塞以及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 或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
目前認為,高脂血癥胰腺炎的發生與血膽固醇無關,而與血甘油三酯(TG)的水平密切相關。當血TG>11.3毫摩爾/升或血TG在5.65~11.3毫摩爾/升之間,且血清呈乳狀的胰腺炎稱為“高甘油三酯血癥性胰腺炎”。血TG 在1.7~5.65毫摩爾/升范圍的稱為“伴高甘油三酯血癥性胰腺炎”。
因此,對于高甘油三酯的患者,即便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也一定要加強干預和治療,以期預防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生。《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也指出,對于TG≥5.65 毫摩爾/升(500毫克/分升)的患者,易誘發胰腺炎,需要積極控制治療,首選貝特類藥物,此類藥物可以通過對PPAR的激活,上調脂蛋白脂酶(LPL)活性。而LPL是內、外源性脂肪代謝的關鍵酶,可將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的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對血TG的清除起到重要作用,并減少肝臟合成甘油三酯,從而控制血漿的甘油三酯水平。
在貝特類調脂藥物中,由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限公司生產的苯扎貝特(商品名:阿貝他),能顯著地上調脂蛋白脂酶,迅速降低甘油三酯,同時也具有降低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藥理作用。
因此,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該藥,可以使血漿甘油三酯水平得到嚴格控制,減少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幾率。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