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11 0:00:00 來源:
未知
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壯瑤醫藥的發展難以突破原有的模式,規模較小,速度較慢,難以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廣西是中醫藥、民族醫藥的資源大省(區),但產業規模和效益與資源優勢不匹配,管理體制不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產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這些問題:
一、質量標準體系缺位
資料顯示,廣西藥用資源的品種數量4623種,居全國第二位,有文獻記載的民族藥超2300種。但是國內市面上鮮有廣西壯藥、瑤藥的影子,更別說“國字號”的壯瑤藥。廣西中醫藥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龐軍指出:“目前,由于沒有國家認可的行業質量標準,壯瑤醫藥的研發、生產和推廣都受到阻礙,不能像藏藥、維藥一樣,獲批生產,創出品牌。”
二、亟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目前,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管理體系比較分散,中醫藥管理局、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廳、農業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等都各管一部分,缺乏發展合力。同時,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現在只有6個人,市縣絕大部分沒有相應的機構,整個管理機構嚴重脫節。現行的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亟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三、“老、小、散、單”的醫藥企業現狀亟待扭轉
目前,廣西有一百余家醫藥企業,生產能力最大的是梧州中恒和桂林三金,年產值均在十億以上,但大多數企業是三、五千萬的規模,一些甚至只有單一品種,有的還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建立起來的企業。廣西醫藥企業亟需按照現代企業的發展規律不斷整合。
業內人士認為,當務之急要集中力量研究和頒布壯藥、瑤藥的相關標準,由地方標準上升到行業標準,為推動壯藥、瑤藥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法律保障。廣西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甘霖指出,廣西需要整合中醫藥壯瑤醫藥優勢資源,建立具有中醫藥診療優勢、壯瑤醫診療特色和現代診療設備支撐的自治區級壯瑤醫醫院,發揮龍頭示范作用。龐軍建議,自治區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組成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小組,來謀劃、協調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發展。“希望未來的中醫藥管理局可以代表政府來形成一個綜合的協調機制,市縣也設立相應機構,以優化和協調各方力量,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
甘霖建議,提升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結構和平臺,以豐富獨特的文化底蘊來帶動市場空間的開拓、形成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健康產業鏈,傳承創新彰顯中醫藥尤其是壯瑤等民族醫藥特色的優秀文化,集醫療、康復、養生保健、名優產品、生態健康旅游為一體,打造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健康產業品牌。
為了加速民族醫藥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民族醫藥人才隊伍是關鍵。甘霖指出,廣西中醫學院是培養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的重要學府,希望自治區黨委政府支持廣西中醫學院開設壯醫藥和瑤醫藥專業,申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更名大學和新校區建設工作。同時,把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納入自治區八桂學者、特聘專家、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博士后培養以及院士后備培養工程,擴大和加快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小高地。
近期,廣西將出臺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和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政策,提出“311”發展新格局,即到2020年,形成特色優勢突出、在全國及東盟有影響力的臨床醫療、學科研究、人才培養三大體系,建設一個世界級藥用植物園和一個千億元產業,成為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