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0/22 0:00:00 來源:
未知
經歷了一輪持續的高燒后,中藥材價格終于開始向理性回歸。
從中國中藥協會信息監測平臺可以看到,中藥材價格指數自6月份出現近5個月以來的首次月環比下跌后,中藥材行情正在持續大面積下調,盡管已進入傳統的進補旺季,但市場出現旺季不旺的情形。
在中藥材價格逐步回落的同時,不少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開始逐步走俏。“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的出現,為廠家與產地對接提供了平臺,縮短了中間環節,也為中藥材價格的回落奠定了基礎。”中藥材天地網副總經理賈海彬表示。
藥企與產地對接
前一輪中藥材價格的持續高企,曾令不少企業落入進退兩難的尷尬。為確保產品質量和順利生產,不少企業不得不舍近求遠,繞開中間商,直接與產地對接,進行藥材采購。
“除了藥材價格本身的理性回歸以外,中間環節的減少是中藥材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賈海彬表示。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當前中藥材價格指數已跌至今年的最低位,同時亦回落至去年同期的水平。
按照傳統的貿易方式,一種藥材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收購、銷售、來回倒手等環節,少則8次轉手,多則20多次,每個環節層層加價,而經歷過多次轉手后的中藥材質量隱患也不少。因此,現在許多廠家不愿意和中間商打交道,而是與產地直接聯系,進行產銷對接。
據記者了解,實行產銷對接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企業大量采購的常用或者道地藥材,而且產地一般相對集中,如對浙貝需求較大的浙江康恩貝,在經歷過持續近兩年的漲價后,其所需要的浙貝基本上都是直接從產地購進;而對人參、西洋參、鹿茸等較為名貴的藥材有大量采購需求的修正藥業,更是如此,目前已與供應商之間形成了固定的訂單交易模式。
產銷對接除了為企業降低成本外,也斷絕了炒家的銷路,減少囤積居奇的溫床,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藥材價格。
事實上,除了成本因素外,今年1月發布的《關于加強中藥飲片監督管理的通知》也規定,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生產中藥飲片必須以中藥材為起始原料,并應盡量固定藥材產地,這也為廠家與產地的直接對接作了政策上的定調。
而在當前中藥生產廠家大量自建中藥材GAP種植基地的前提下,廠家與產地直接對接,使不少大宗藥材實現了自給自足,因此,對藥材中間商的依賴程度也大為減少。
據賈海彬介紹,近年來,中藥材的中間環節交易正以每年20%的速度萎縮,而隨著市場的逐步規范以及政策的調控,今后中間環節的萎縮將更為明顯。
電子商務熱
一邊是中藥材價格的理性回落,一邊是新興中藥材電子商務熱。通過監測平臺的建立,實現產銷信息對接,理順中藥材流通價格,已成為業內的共識。
現階段,以信息流帶動中藥材物流發展尚處于摸索階段,并沒有過多現成的經驗。
正是基于這一信息缺口,不少經營企業紛紛投身其中,推出各種大大小小的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這些平臺通常包括近期的熱點品種跟蹤、價格走勢分析、供需信息等。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來,包括企業及相關協會新建立的各種中藥材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已有十幾個,一股中藥材電子商務信息熱正在逐步形成。廣藥集團旗下的采芝林藥材公司、九州通、康美藥業等大型中藥材貿易公司幾乎都已涉足中藥材電子商務。而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中藥材天地網依靠其信息優勢,更是在多個藥材集散地建立了電子商務信息平臺。
對此,廣藥集團副總經理施少斌表示,這是中藥材貿易從會務經濟向電子商務經濟的過渡,通過各種電子商務平臺,廠家可以采購到性價比較高且對成藥質量有所保證的藥材,為企業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前提條件。
“由于一種中成藥往往需要十多種原藥材,各種原輔料幾乎都是全國采購,如果每樣藥材都直接與產地對接并不現實。因此,企業對電子商務平臺的依賴程度也頗高。”修正藥業保健品公司策劃部總監劉寶東坦言。
但目前出現的各種以提供信息服務為載體的電子商務平臺,主體大多為利益方企業本身,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藥部于志斌對此則有所顧慮,由于信息平臺過多,而且每個信息交易平臺的利益主體都直接參與交易,信息發布很難真正做到客觀公立,可能會加劇藥材炒作,擾亂藥材正常價格。
“因此,如何建立一個真正、公立、客觀的信息發布平臺,是目前中藥材流通的待解難題。”于志斌表示。據了解,目前商務部正在著手制定中藥材信息監測平臺,引導供求關系,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