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醫藥產業根源在河南,潛力在南陽?!?/P>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上級有關部門對我市發展中醫藥產業大力支持,十分看好南陽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基礎,十分看重南陽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對南陽中醫藥產業寄予厚望。
中醫藥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辦好張仲景醫藥科技文化節,是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有效平臺。
我市從2002年起,通過每年舉辦一屆醫藥節會的形式,大力度、全方位、多層次宣傳造勢、擴大影響,多措并舉接補鏈條、膨脹規模,通過醫藥節平臺,聯姻科研院所,聯辦生產、加工企業,實行訂單種植,加速了南陽中藥材產業的種植、開發與研究,致力推動產業上檔升級,使南陽中醫藥產業逐步構建起了中醫藥診療、保健、教學、種植、加工、營銷、科研、文化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
節會催生特色品牌
為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系列文件,支持產業發展,世界范圍內都在廣泛關注,中醫藥正成為一種浪潮,發展前景廣闊。但與國際上對中醫藥的需求和國內外發展較快地區相比,我市仍存在產業整體發展規劃滯后、中醫藥產業發展實力不強、中藥材種植水平偏低、人才隊伍不足、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開發不夠等問題。
作為醫圣張仲景的故鄉,我們怎么辦?高規格、大規模舉辦的張仲景醫藥科技文化節,為南陽揚名全國乃至世界醫藥界搭建了舞臺。即將召開的第十屆張仲景醫藥科技文化節明確了“通過節會平臺,把中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做大做強中醫藥事業,推動南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定位。尤其在活動的設置上,堅持做到與振興中醫藥產業結合,與發展中醫藥事業結合,突出推動產業發展、突出與企業合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藥學會、省衛生廳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對南陽舉辦張仲景醫藥節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南陽借助張仲景這一人文優勢,實施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不僅可以弘揚張仲景醫藥文化思想,加速南陽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南陽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快南陽中醫藥產業發展,進而達到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市場活躍、文化豐富、人心凝聚、振興南陽經濟的良好效果。
中醫藥是一個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的大產業,南陽中醫藥產業有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有醫圣張仲景這個世界唯一的、南陽獨有的、其他地區不可復制的品牌,優勢比較明顯。由此,我市確立了以節會為載體,充分利用南陽中醫藥產業的人文和資源優勢,整合資源,接補鏈條,圍繞“醫、保、教、產、研、文”六位一體的發展格局,重點突破,整體推進,把中醫藥產業納入南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一部署,通盤考慮,充分論證《南陽中醫藥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著手籌建張仲景博物館、張仲景國醫學院,成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協調管理機構,通過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和舉措,推動南陽中醫藥產業大發展、快發展。
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
隨著《張仲景醫藥創新工程》的實施,南陽市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
南陽盛產中藥材2356種,儲量2.4億公斤,有山茱萸、辛夷、丹參、桔梗、麥冬、天麻、杜仲、半夏等30多種地道藥材。
現已建立了以南召辛夷、西峽山茱萸及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參、內鄉黃姜、鎮平杜仲、唐河梔子、鄧州麥冬、社旗板藍根為主體的十大中藥材科技示范基地;還有柴胡、二花、丹皮、銀杏、五味子等二十多種中藥材發展勢頭良好。其中,南召辛夷全國市場占有率為70%,西峽等縣的山茱萸全國市場占有率為60%。西峽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參已通過國家原產地認證。規范化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已有200萬畝,年產值達23億元,約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在一些中藥材集中的種植區,中藥材收入已占到農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山茱萸年產量415萬公斤,約占全國的60%,辛夷花年產量840萬公斤,約占全國的70%。山茱萸、辛夷、裕丹參等4個中藥材基地已獲國家GAP認證和原產地保護認證。
從全市的藥材種植來看,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并向縱深發展,種植模式由過去的自發分散為主,逐步向以市場為導向的集中連片種植轉變;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技術不斷深入,一批按GAP標準建設的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隨著中藥材基地與境內外企業對接、聯姻的不斷深入,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加速了中藥材基地建設的標準化進程。
龍頭企業迅速崛起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一批中藥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涌現出了宛西制藥、福森藥業等中醫藥加工企業11家,年產值近30億元,保健品企業19家,產值15億元。
中醫藥已成為南陽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其龍頭企業宛西制藥在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建立了六大中藥材基地,生產車間全部通過國家GMP認證,主導產品六味地黃丸全國市場銷量第一,并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專業濃縮丸生產基地,連續多年被認定為中國制藥工業百強、中國中藥企業50強。
中藥企業的迅速崛起也帶動了中藥材基地的發展,促使中藥材開發加工成效明顯:南召辛夷基地成立龍頭加工企業——南召華龍辛夷開發有限公司,并與河南大學藥學院、河南中醫學院、河南中草藥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對辛夷的規范化種植及辛夷油的提取等進行合作研究,產品遠銷東南亞。西峽以宛西制藥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農戶簽訂了30年不變的合同,使20萬糧農變藥農。方城裕丹參基地強力培育以裕丹開發服務中心、華豐藥業有限公司為主的龍頭企業,與上海紫興藥業集團、廣州白云山制藥廠簽訂了裕丹參生產供應基地和供貨購銷合同。唐河梔子基地與北京中商集團聯合建立梔子色素加工廠年產值3.6億元,惠及5萬多農戶。
當前,中醫藥產業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我們趕上了這么好的發展形勢,必將抓住機遇,堅持傳承、創新、改革和開放,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跨越發展。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