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9 0:00:00 來源:
未知
10月21日,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行。舉辦8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已形成集政治、外交、經貿、人文為一體,中國與東盟全方位開展合作的新模式。
廣西與東盟在地理位置上最為接近,在與東盟的經貿合作中可謂近水樓臺。廣西梧州中恒集團董事長許淑清的話代表了很多廣西制藥企業此時此刻的想法:東盟給廣西中藥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廣西要發揮“橋頭堡”的作用。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東盟。
多樣化的市場
因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東盟各國的藥品監管發展水平和醫藥產業、市場的發展也不平衡。有的東盟國家藥品生產和供應能力十分有限,比如文萊,藥品幾乎依賴進口,沒有自己的藥廠,只有一家由加拿大公司投資建立的藥廠。柬埔寨本國只有8家制藥廠,80%的藥品依賴進口。
緬甸本國也只有6家人用藥生產企業,藥品供應主要來源于印度、中國、印尼、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等亞洲近鄰。緬甸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局長吉奧·林介紹說,目前緬甸有13000多只已注冊產品,其中有244只化學藥品來自中國。有54家中國生產企業對緬甸出口產品。“對緬甸來說,來自中國的藥品很重要,特別是注射劑產品。中國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也比較合理。”
新加坡華人較多,對中藥產品的認同度較高。新加坡衛生科學局醫療保健產品管理司副司長蔡瑞文介紹,在其他國家注冊過的中成藥和藥材進口到新加坡不需要注冊,只須備案即可。新加坡大約25%的中藥來自中國。
東盟各國藥品監管機構的設置、法律法規體系、重要的監管舉措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文萊在2006年才開始逐步建立藥品注冊體系,實施藥品注冊。新加坡的藥品監管體系則比較完善。
藥品注冊是希望拓展東盟市場的企業最為關注的領域。記者了解到,東盟雖然在一些注冊技術要求,比如通用技術文件、通用技術要求等方面形成了一致的規定,但各國在注冊、上市后監管方面還是“各自為政”,并且在近幾年中,各國都在不斷地修訂和完善監管法律法規,普遍提高了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此外,雖然這些國家的監管法規和技術支撐還有待完善,但普遍都認可或參考歐、美等發達國家或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和要求。因此,要在這些國家注冊藥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東盟醫藥市場還面臨日本、韓國、印度等企業的競爭,要在東盟市場擁有競爭優勢,還應該苦練內功,加強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和療效。
快速增長的需求
來自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東盟各國醫藥商品的支出正以年均10%以上的幅度增長。這為中國-東盟醫藥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商機。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98%的醫藥商品關稅降為零,各項優惠便利政策及東盟國家對全民醫療保健的重視,觸發我國對東盟醫保商品出口增速加快。許淑清對東盟市場十分看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形成了一個人口規模近20億、雙方貿易總額將達到2000億美元的龐大市場,這當中也包含一個很大的中醫藥市場。”醫保商會的統計數字使人們對東盟市場的發展前景充滿遐想:2010年,我國對東盟醫保商品出口合計268萬噸,出口金額達35.8億美元。東盟已成為我國醫保商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
由于地理和歷史的原因,中國和東盟國家相互聯系較多,在文化傳統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使用傳統草藥就是其中之一。東盟國家希望在傳統中藥方面加強和中國的合作。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東盟藥品安全論壇上,泰國衛生部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監管司司長維尼特·馬薩瓦基弗瑞說,中國的傳統中藥和泰國草藥之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互合作對兩國發展傳統醫藥產業很有意義。泰方正在編制傳統草藥藥典,希望加大在這方面的合作力度,將中國傳統中藥納入其中。維尼特·馬薩瓦基弗瑞表示,希望雙方的合作可以幫助中國傳統中藥在泰國開辟一個新的平臺,并推動兩國乃至整個亞洲傳統醫藥產業的發展。
文萊衛生部藥品服務司司長阿米娜·佳法在論壇上也表示,文萊目前也在開發傳統醫藥,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特別是在傳統醫藥方面的合作。
一馬當先的廣西軍團
廣西不少企業已經在東盟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許淑清認為,東盟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大,目前中恒集團只是試探性地在東盟各國拓展市場。加入自由貿易區以后,梧州制藥對東盟的出口增加了十多倍,從以前的幾十萬美元增加到現在的500多萬美元。目前,中恒集團正在以中藥保健品作為“敲門磚”,搶占東盟市場,輻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桂林三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許飛介紹說,桂林三金目前在東盟各國都有一定的業務,但量不大,主要是西瓜霜等作為非藥品在當地華人華僑中銷售。目前,公司正在加緊開展在當地的藥品注冊工作,并開始在當地的藥店、媒體進行產品促銷和宣傳。王許飛認為,東盟各國和中國在文化上有更多相同性,又有雙邊政府舉辦的各種交流對話機制,因此,中國藥企拓展東盟市場的進展會快于歐美市場。
不同的企業對東盟市場需求的感受不盡相同。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哲敏介紹說,桂林南藥近幾年在東南亞市場拓展較快,青蒿琥酯、頭孢、青霉素等產品對緬甸、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都有出口,并且在緬甸建立了辦事處和終端營銷隊伍。不過,虞哲敏認為,東盟國家消費能力不是很強,對于桂林南藥來說,會選擇性地拓展其中一些市場,不會全面開花。他認為,東盟絕大部分國家是英語區,對西藥的認可程度更高,中藥不會成為這些國家的主流市場。這一點為新加坡的蔡瑞文醫生所證實:新加坡很少有醫院使用中藥,大部分醫院都習慣使用西藥。
廣西玉林制藥副總經理王詩用也認為,東南亞有自己的傳統草藥,對于中藥的需求不迫切,但對西藥有比較迫切的需求。
作為國內企業,關鍵是要找到契合東盟市場需求的產品,并持續提高產品的療效、質量和安全性,還要有適合當地市場的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