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15 0:00:00 來源:
未知
王蔚佳
中國醫藥(20.01,-0.04,-0.20%)流通市場的競爭開始顯現出“資本兇猛”的趨勢。繼2009年國藥控股(01099.HK)香港上市后,上藥(601607.SH,02607.HK)、九州通(12.12,0.02,0.17%)(600998.SH)等國內醫藥物流巨頭緊隨其后,醫藥流通渠道正與資本平臺更緊密地融合。
資本對決
民營醫藥龍頭九州通最近又有新的投資動作。
10月31日,國內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宣布,擬出資5100萬元建立合資公司,拓展在吉林的醫藥流通業務。這是九州通上市后宣布的第九條投資消息。
中國醫藥流通的巨頭正式開始攻城略地的資本巔峰對決。
“經過一年多的全國性圈地,幾家企業都已經完成基本面的覆蓋,現在正展開深耕競爭。”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4月25日晚,國藥控股宣布了大額配股計劃,計劃配股集資34億元。
“現在行業內整合的速度非常快,國控希望未來兩年之內能夠將網絡深耕到地級市,在地級市也建起我們的分銷企業。這些都需要背后資金實力的支持。”國藥控股副總裁吳愛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資將主要用于擴大醫藥分銷及零售網絡,以及補充集團的流動資金。
此前,國藥控股母公司國藥集團董事長宋衛平曾向記者表示,在彌補了青海和西藏的市場空白后,將在2012年底完成全國醫藥分銷網絡的布局。
而上藥也從不隱晦自己對地方“深入”的想法。2010年,上藥在華東、華南地區重組了多家在地方排名前列的醫藥流通企業。為打破區域局限,上藥還以近40億元價格收購北京三大醫藥零售商之一的中信醫藥,不僅彌補了較弱的北方市場短板,更在國藥所在的北京市場取得“歷史性的突破”。上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表示,將進一步向天津、河北等華北地區拓展,從而實現以華東、華南、華北為重點區域的全國性醫藥分銷網絡格局。
“在2009年之前各自相安無事的幾家巨頭,在國控上市后就迅速開始了貼身的爭奪,現在,這個速度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有接近國藥方面的消息人士這樣評價。
今年5月5日,商務部正式發布了《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提及2015年前,全國要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7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二。
“下一步,我們會考慮在網絡沒有覆蓋的地方,或是營銷模式不足的地方做一些收購。”九州通副董事長、董秘劉兆年向本報透露。據計劃,九州通除了在華東地區建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外,明年還將在南寧、哈爾濱、合肥等地建立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而呂明方表示,幾大巨頭的行動是行業競爭性的表現,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良性的,這是醫藥流通行業解決“集中度過低”的必經階段。
2010年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達到7084億元,比上年增長24.6%。于明德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醫藥流通前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應該能占到70%左右,而目前國藥、上藥和九州通三家巨頭的份額加起來不過20%左右,未來幾年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行業整合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外資參戰
面對中國醫藥流通的巨大市場,一直虎視眈眈的外資巨頭也在加緊布局。
早在2008年,外資完成了高密度對華醫藥物流布局。當年2月,廣州醫藥與歐洲聯合美華合資新建企業。5月,上海醫藥(15.19,0.19,1.27%)與日本鈴謙株式會社合資組建醫藥商業企業,等等。
2009年7月,DHL將其中國首家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物流中心落戶上海。DHL全球貨運和運輸首席執行官羅康旭近日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截至今年7月,DHL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部門拿到了史上最漂亮的業務數字,“看起來,在中國雙位數的增長才剛剛開始。”他說。
2010年底,美國健康護理產品制造商卡地納健康集團斥資4.7億美元閃電將中國最大的醫藥進口商、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醫藥公司永裕醫藥納入麾下。
“目前,外資進軍醫藥流通領域多采用股權置換或聯合投資的形式,與當地龍頭或較大的醫藥流通企業合資,并力爭在短時間內取得對銷售網絡的控制權。”于明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