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23 0:00:00 來源:
未知
醫藥保健品行業曾經是央視黃金資源廣告競標的寵兒。在2005年前后曾連續位居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前三。但是,隨著宏觀政策的調整以及行業自身發展方式的變化,近兩年醫藥保健品廣告逐步淡出央視黃金時段。
11月8日,經過12小時的激烈競標,號稱中國經濟“晴雨表”、中國市場“風向標”的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現場競購降下帷幕,來自28個地區的245家企業參加了此次央視招標。
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副主任何海明表示,2012年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預售總額創歷史新高,達142.5757億元,比去年增長了15.8887億元,增長率為12.54%.在這場豪門盛宴中,醫藥保健品行業依舊保持低調,
藥品廣告逐步淡出央視黃金時段。
廣告領域豪門盛宴
無需質疑央視廣告的魅力,尤其是黃金資源時間段。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直言,央視廣告是企業成就品牌的捷徑。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黃升民教授也表示,央視是中國優質企業的展示平臺。為了爭奪有限的廣告資源,中國經濟“晴雨表”已經演變成為“豪門盛宴”。
何海明分析指出,我國傳統行業隨著產業升級、市場擴張而穩步發展,行業整合趨勢明顯,此次招標吸引著各行業龍頭品牌齊聚央視黃金資源時段。如家電三大巨頭美的、海爾、格力,乳業兩大巨頭伊利、蒙牛,郵電通訊行業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白酒行業的茅臺、五糧液等。同時,隨著金融行業整體品牌意識的不斷加強,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聯、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國人保等均發力央視廣告,全行業中標額比去年增長超過20%.
此外,新興行業、新興品類也逐步在央視廣告招標中嶄露頭角。太陽雨、四季沐歌、雨昕、新基業等新能源企業廣告集中投放央視黃金時段;旅游業廣告依然延續著前兩年的快速增長勢頭;IT巨頭騰訊,電子商務的領路者淘寶、京東商城也出現在央視廣告舞臺上。同時,一些傳統行業中的新興細分品類也有著突出的表現。
就在各行業“第一集團軍”努力拓展疆域之時,金融業、酒業、電腦業中的“第二集團軍”在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中也積極尋求突圍。
一位多年參加央視黃金資源廣告競標的企業人士表示,財大氣粗的國企已成為央視黃金資源中標的主角。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李光斗感慨道:“中小企業進入央視廣告的大門逐漸關閉。”
醫藥保健品行業曾經是央視黃金資源廣告競標的寵兒。在2005年前后曾連續位居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前三,哈藥集團、民生藥業無不借助央視廣告打造品牌。但是,隨著宏觀政策的調整以及行業自身發展方式的變化,近兩年醫藥保健品廣告逐步淡出央視黃金時段。
記者手頭的資料顯示,此次央視廣告招標中,醫藥保健品行業僅有4家
企業中標:上海健特誓將“惡俗”廣告傳播到底,投入1.4億元將主打天氣預報1+1廣告,重點加強黃金酒的品牌宣傳,黃金搭檔和腦白金的廣告比例將適當減少;云南白藥自2005年以后就成為央視黃金資源廣告的忠實客戶,此次以1.92億元的廣告總額拿下新聞聯播后標版6個廣告位;東阿阿膠則重點突破A特段(即《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之間的15秒廣告),以1.2億元拿下3個廣告位。而以北方醫藥名義出現的吳太集團,則以接近2.5億元的價格拿下了新聞聯播后標版廣告第三單元正一的位置和A特段5個廣告位。
數據顯示,今年上述4家企業總體廣告投入7億元左右,在央視黃金資源廣告
招標超142億元的大盤子中,不過占5.2%的比例。去年在央視廣告招標中上榜的哈藥集團和太極集團,今年均不見蹤影。
“在某種程度上,醫藥保健品廣告淡出央視黃金時段是一種理性的回歸。”昌榮傳播公司副總裁李衛民指出,當年哈藥集團背水一戰,以一擲千金、狂轟濫炸的央視廣告直接拉動了產品銷售,這種“革命性的突破”直接帶動了國內醫藥廣告的井噴。事實上,藥品銷售領域靠打廣告獲得成功并不是慣例,國外電視媒體上藥品廣告所占比例一直就不高。此外,相對于快消品而言,國內
OTC單品銷售過10億元的品種只有5個左右,而很多快消品市場銷售突破10億元極為容易,快消品利潤空間大,能搶占到比藥品更多的廣告資源。
品牌打造如何突破
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號稱正進入“黃金十年”的醫藥行業乏力央視“黃金資源”廣告,其實是行業發展遭遇窘境的縮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藥業公司市場部人士指出,日趨下降的藥品利潤和不斷上揚的廣告價格,是國內藥企淡出央視招標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來,由于煤、電、汽以及人工、運輸成本的增加,企業生產成本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但與此同時,醫藥行業又面臨著控制藥價的考驗,無論是政策性降價,還是各省進行的藥品招標采購,均以降低藥品價格為手段,產品利潤空間不斷縮小。但是,無論是央視還是地方衛視,其廣告價格卻不斷上揚。央視自不待言,以湖南衛視、安徽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收視率較高的地方衛視為例,其品牌欄目的廣告價格差不多上漲了50%.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欄目以往一條15秒的廣告售價是20萬元,如今已漲到30萬元,個別廣告位售價甚至達到60萬元。
這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選擇積極開拓非藥業務——即便是在央視中標的4家“醫藥保健品”企業當中,以藥品廣告為主的恐怕只有一兩家。上海健特的主打產品一直是保健品,東阿阿膠主打產品阿膠是滋補品,云南白藥雖說在央視2012黃金資源中會做部分藥品廣告,但仍將力推其云南白藥牙膏、云南白藥急救包等大健康領域產品。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全力打藥品廣告的恐怕只有吳太集團一家。
親貝網營銷專家建議,制藥企業可以選擇網絡等新媒體進行企業品牌和OTC產品品牌的打造。如百洋藥業旗下的迪巧和達因生物的拳頭產品伊可新,在網絡上投放廣告不超過3000萬元,均已獲得超億元的收益。
“對于老年人或者沒有上網習慣的消費人群來說,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是需要電視這個平臺。如何合理利用和分配媒體資源,成為制藥企業亟待掌握的技巧。”李衛民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