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行業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事件描述: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實驗血液學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衛生部部長、著名血液學專家陳竺院士出席會議并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表示,要充分發揮基本醫保的作用,擬考慮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慢粒)納入大病救助保障,同時,將更多血液病治療藥物列入基本藥物目錄,包括抗血液腫瘤的化學藥物、治療主要類型貧血的藥物、治療止血與血栓性疾病的藥物、因子Ⅷ、凝血酶原復合物等生物藥,以及結合大病救助保障予以試點的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用于治療慢粒)。評論:
血液病包括貧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等,血液病治療藥物包括抗腫瘤、抗貧血、升白細胞、抗血小板、止血與抗纖溶、抗凝與溶栓等多個方面,涉及藥物種類較多,現我們僅從上述提到的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復合物出發,討論一下小品種血制品的概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液制品主要是指血漿蛋白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漿或特異免疫人血漿分離、提純或由重組DNA技術制成的血漿蛋白組分,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我國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產量及使用量較大,而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復合物等產品產量及使用量較小,統稱為小品種血制品。雖然小品種血制品占比不高,但對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藥”。
比如血友病A,在我國發病率約4-6/10萬人口,是一種遺傳凝血功能障礙疾病,因缺乏凝血因子Ⅷ,表現為自發性出血或輕微創傷后過度出血,常發生于關節、皮下、肌肉、胃腸道等,甚至可出現顱內出血,輕者影響生活,重者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凝血因子Ⅷ是治療血友病A所致出血最有效的措施。近幾年來,我國血液制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凝血因子Ⅷ更是幾度出現缺貨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
國際市場上凝血因子類產品是血制品種用量最大的品種;而在我國,白蛋白居于主導地位,占比達到62%。
受制于技術落后和患者消費承受力的不足,凝血因子類小制品的占比不到8%。隨著我國血制品企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人民支付能力的改善,凝血因子等小品種有望獲得高速增長。
目前我國約有30余家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大部分企業均可生產白蛋白和靜注免疫球蛋白,競爭比較激烈;凝血因子Ⅷ、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品種,產量小,生產廠家少,根據中檢所等批簽發數據來看,目前僅有華蘭生物、上海萊士等極少數企業能夠生產凝血因子等小品種。
由于原料血漿的缺乏,近幾年來,我國血液制品行業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由于新漿站審批嚴格,原有供漿員存在流失風險,雖然營養費等逐步提高,但采漿量提升仍比較困難;今年7月貴州大面積漿站關停更加劇了供需的不平衡,未來血制品供應將更加緊張,尤其是凝血因子等小品種。 我國凝血因子Ⅷ等小品種由地方定價,例如,上海市凝血因子Ⅷ(300u)最高零售價為540元。目前凝血因子Ⅷ等血制品出廠價與最高零售價之間存在一定差價,隨著供求矛盾加劇,提價可能性較大。目前凝血因子Ⅷ屬于09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甲類藥品,凝血酶原復合物屬于乙類,均未進入09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
我們認為,短期來看,凝血因子等存在提價預期,利好現有生產企業,尤其是未受漿站減少影響的上海萊士和綠十字(中國)生物;中期來看,凝血因子等需求將擴大,利好未來有望新增凝血因子等產品線的企業,如天壇生物(子公司成都蓉生擁有凝血因子Ⅷ的生產批件),長期來看,研發能力強,能提高血漿綜合利用度、開發新產品、降低單位成本的公司競爭力強,看好上海萊士、天壇生物、華蘭生物這幾家血制品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