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已走過10年,傳統中藥行業一步步走入發展快車道,呈現出企業集團化、多元化發展趨勢,并逐步向大健康產業擴展。
數字展現10年變化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字,2010年我國中藥行業工業總產值為3281億元,占醫藥工業總產值(1.25萬億元)的1/4,同比增長30.03%;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108億元,同比增長29.57%;利潤總額達365億元,同比增長43.66%。
回首望去,10年前的2001年,我國中藥工業總產值僅為601億元,銷售總額是425億元。而10年后,這組數字已分別翻了5倍和7倍多。
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今年1~6月最新分析數據顯示,中藥行業增幅更是高于醫藥全行業的平均水平。
其中,中成藥實現產值1572億元,同比增長31.96%,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4.17個百分點;中藥飲片實現產值368億元,同比增長44.73%,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6.94個百分點,在醫藥各子行業中排名第一。
中成藥行業銷售收入1470億元,同比增長33.81%,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0.56個百分點;中藥飲片行業銷售收入347億元,同比增長52.57%,增速低于醫藥全行業平均水平1.75個百分點。
中成藥制造業累計利潤為149億元,同比增長31.85%,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0.53個百分點;中藥飲片制造業利潤總額達到26億元,同比增長57.98%,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36.66個百分點。
涉足“大健康”尋求大發展
20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中藥現代化,中藥發展開始進入科學化階段。但至2001年,中藥產業整體來看,生產企業多、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研發能力、生產工藝和設備水平仍很低。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當時的統計,我國有1059家中藥生產企業,中小企業達1018家,占96.1%。
而10年后的2010年,我國中藥行業企業已達2271家,從業人員51.84萬人。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認為,近年來中藥行業已呈現出企業集團化、多元化發展可喜趨勢,業務板塊逐步向大健康產業擴展。
隨著社會發展、收入增加和觀念改變,我國藥品消費市場也由過去單純治療向高端的預防、保健、康復等方向分化發展,順應潮流、發揮優勢,通過產品創新延伸大健康產業鏈,已成為中藥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批大型中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現代制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的戰略發展目標;天士力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涵蓋了現代中藥、生物藥、化學藥和特色醫療、功能飲品、生活健康、營養保健、健康酒業等多個領域;云南白藥開啟了“新白藥、大健康”的發展戰略,去年僅云南白藥牙膏的銷售額已達12億元;以東阿阿膠為代表的阿膠生產企業成功推動了中藥保健化發展;此外,廣藥集團、修正藥業等企業也都紛紛涉足大健康產業,而且取得了顯著成績。
引領中藥行業發展政策是關鍵
在行業發展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藥飲片產業近年發展增速很快,應該說,這得益于我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扶持。
這其中,特別是得益于國家基本藥物政策?!秶一舅幬锬夸洠?009年版)》規定,頒布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為國家基本藥物,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頒布標準的中藥飲片已經增加到了822種,這使得大多數常用中藥飲片都可以作為基本藥物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了飲片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為飲片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進而推動了飲片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國家對新藥研發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科研方面啟動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在研發環節,無論是新藥注冊管理政策,還是新藥知識產權保護辦法都在逐步完善,新藥研發方面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
近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要讓中藥標準主導國際標準制訂,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促進常用中藥材規范化生產,促進與國際接軌等一系列目標任務,必將促使中藥產業的更快更好發展。
前進中隱憂仍待解
但是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不和諧的因素仍然時時出現,中藥產業仍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中藥材供需矛盾突出,資源緊缺狀況愈加嚴重,中藥材價格經歷多輪暴漲,中藥企業的生產成本不同程度增加,生產經營活動遇到很大困難。今年10月底,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價格又出現了“震蕩”下行。專家指出,中藥材價格的快速下降和快速上漲對產業發展的損害都很嚴重,快速下降的危害甚至還要大于快速上漲,因為藥材價格暴跌之后很容易引發藥賤傷農,直至引發新一輪的暴漲暴跌。
同時,中藥企業不僅面臨著藥材價格異常波動、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還面臨著藥品價格受政府嚴格管控的壓力,成本壓力難以通過提高藥品價格來向下游轉移,只能由企業自身消化,而且各地藥品招標采購還競相壓價,“超低中標價”比比皆是,使得中藥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不少產品出現價格“倒掛”。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今年1~6月分析數據,中成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為3.57億元,虧損面占15.25%;中藥飲片虧損企業虧損額為0.28億元,虧損面為6.77%。
在中藥研發方面,由于藥品價格、醫保、基本藥物政策等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中藥注冊管理辦法不盡符合中藥特點以及科研資金使用分散、成果轉化艱難、人才流失等問題,都制約著中藥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和中藥研發的順利開展。2010年,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批文的中成藥79個,僅占所有新藥批文總數的8.29%,其中二類以上的新藥只有一個,凸顯產業發展后勁乏力的瓶頸問題。
國家給力產業必得健康發展
這一系列的隱憂制約著中藥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國中藥協會作為行業組織,近年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向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呼吁,提出加強對中藥材生產的宏觀規劃和信息引導,建立中藥材市場信息預警平臺,通過信息引導生產來防止產銷失衡;加快建設中藥材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買賣雙方高效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并實現訂單農業;加強中藥材流通標準體系建設,為電子商務奠定基礎同時也防止囤積炒作行為;盡快開展第四次全國藥材資源普查,摸清家底;加大對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力度;建立符合中藥材生產規律,體現中藥材既是農副產品又是藥品這一特殊商品屬性的價格形成和調整機制;建立常用中藥材國家儲備制度等等,并得到了積極響應。
中藥產業的問題也引起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今年,國務院責成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委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平抑中藥材價格的政策措施。
另悉,發改委正在醞釀對“經多次招標價格基本穩定、供應充足”的國家基本藥物實施統一定價;為提高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能力建設,工信部會同相關部委將進一步研究完善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模式和招標采購、藥品價格等政策,以調動企業生產基本藥物的積極性;為確保藥品質量,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正在有序推進“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藥品注冊申報程序進一步規范,不良反應監測和藥品再評價工作得到加強,與國際接軌程度高的新版GMP正式實施;衛生部啟動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的調整工作,預計2012年出臺新的目錄。
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入,更多的政策建議將有待時日逐漸實現,中藥產業跟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將在大健康產業中擴展壯大,為百姓的健康發揮更大的作用。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