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19 0:00:00 來源:
未知
簡介:11月30日,由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瑞)生產,曾為輝瑞創下年度最高銷售額達130億美元左右的世界頭號降血脂暢銷藥物立普妥專利到期,這無疑被眾多仿制藥企業視為利好。
11月30日,由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輝瑞)生產,曾為輝瑞創下年度最高銷售額達130億美元左右的世界頭號降血脂暢銷藥物立普妥專利到期,這無疑被眾多仿制藥企業視為利好。
而在未來5年內,全球將有631個專利藥到期,其中不乏像立普妥這種“重磅炸彈型”的藥物。前20個最暢銷處方藥中便有18個在列,這18個處方藥全球銷售額高達1420億美元。
專利到期潮的來臨使仿制藥市場充滿誘惑,對于仿制藥企業而言,是機遇更是挑戰。
“國內仿制藥企業要想趕在這個時間內做出1~2種像立普妥這種受到國際認可的藥,還是比較難的。”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向新金融記者說。
分一杯羹
11月30日,印度蘭伯西實驗室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伯西)生產的立普妥仿制藥終于獲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簡稱)的批準,成功上市,并享有6個月的排他性銷售權。
然而這6個月的排他性銷售權僅限于其他同樣向FDA申請生產立普妥仿制藥的企業范圍,卻無法阻止立普妥仿制藥的“授權版”。
此時,“授權版”是一種雙贏的辦法。
美國華生制藥公司(以下簡稱華生)獲得輝瑞的授權。之所以成為“授權版”,是因為這是由輝瑞生產,華生負責銷售,且“授權版”不會貼上輝瑞的品牌標簽。
這是一條捷徑。華生可以不經過FDA批準,跳過生產環節,進行立普妥仿制藥在美國的銷售。
為此,華生所付出的代價是將此銷售額的70%拱手相讓于輝瑞。
“他們之間的協議肯定是互惠互利的。”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經濟協調部部長潘力佳向新金融記者說,“跨國公司經常會有一些授權,有時候是授權生產,銷售自己做,有時候是授權銷售,比如把某個地區的銷售授權給當地銷售非常好的一家公司,利益上雙方達成一個協議。”
輝瑞在努力保留立普妥原本的市場份額,這種努力在更早之前已經體現。
11月30日到期的專利并非立普妥的所有專利。立普妥生產流程方面的另外兩項專利2016年7月才到期。
“不會有人等到所有專利到期了才去維護原本的市場份額,當這個品種對你很重要的時候,你根本不會等它到期才去做,而是在專利申請了以后,就要開始源源不斷地把補充的專利塞進去。”北京創立科創醫藥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郭銀漢用畫圈的方式向新金融記者表示,一個基本專利(第一個專利,又稱原始專利)是畫了一個大圈,補充的專利是在大圈里面畫小圈,小圈畫得越多,那么大圈之內小圈之外的東西就越少。
同樣,基本專利到期,補充的專利沒到期,那么,大圈之內小圈之外的東西,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
也就是說,一旦基本專利到期,“只要不落到補充的專利圈內,就可以生產仿制藥。”郭銀漢表示,“但是如果不小心進入到別人的小圈內,就侵權了。”
這一點,潘力佳深有體會。“像我們企業搞研發,首先要查相關專利,包括它在美國申請的專利和在中國申請的專利。”
“在其他企業基本專利公開的時候,如果你發現它有市場價值,你也可以在它基本專利的大圈里面畫小圈,但是不能生產。”郭銀漢表示,這是相互制約的關系,“得先獲得基本專利企業的許可,你才能生產。另外,小圈里的權利是你的,它就不能進。”而在基本專利企業大圈里面畫的小圈越多,對該企業的限制也越多。
然而,面對全球最大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制藥公司輝瑞,想要在立普妥化合物專利的大圈中畫小圈,未必是件容易的事。
更多的藥企等待的還是立普妥化合物專利到期的這一天,生產仿制藥。
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癥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
如今,作為印度最大的制藥公司,且在仿制藥發展如日中天的蘭伯西從輝瑞立普妥手中分得一杯羹,盡管有立普妥仿制藥授權版企業華生的存在,也無傷大雅。
6個月排他性銷售期滿后,將會有更多的仿制藥企業獲得FDA的批準。彼時,市場份額將會重新被劃分。
這是在美國。
而在中國,看似尚不明朗的市場背后,仿制藥企業可能已經“蠢蠢欲動”。
降價利好?
早在2000年,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林藥業)就已經開始生產立普妥仿制藥阿樂。
然而,嘉林藥業與輝瑞之間就立普妥仿制藥有怎樣的復雜關系,嘉林藥業總裁助理兼公共事務總監姜坤并不愿多言。
立普妥是商品名,它的通用名稱是阿托伐他汀。據標點信息米內網HDM系統數據顯示,在2010年我國重點城市樣本醫院降血脂化藥中,阿托伐他汀(片和膠囊)排第1名,占據48.59%的市場份額。
“阿托伐他汀在降血脂他汀類藥物中是比較成熟的,上市時間比較早,大家對它的認可度是比較高的。”潘力佳說。
其中,立普妥的銷售額遙遙領先。標點信息米內網HDM系統數據顯示,在2010年重點城市樣本醫院阿托伐他汀主要品牌銷售額中,立普妥占79.19%,阿樂為19.70%,而由河南天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方藥業)生產的尤佳阿托伐他汀鈣膠囊只有1.11%.
上述三者的原料藥(藥劑的有效成分)同樣是阿托伐他汀,區別在于劑型不同,立普妥和阿樂是阿托伐他汀鈣片,而尤佳是阿托伐他汀鈣膠囊。由片劑改為膠囊劑,成本上而言,沒有太大的變化。
一定意義上,改劑型的藥物也可以稱為新藥。而這個層面上的新藥與全新的藥范疇不同,它實際上是仿制藥的一種類型。
“新藥和仿制藥都有一個大內涵和小內涵,在不同情況下說的時候,內涵是不同的。”郭銀漢表示。
新金融記者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產藥品查詢中,尚未發現除嘉林藥業、天方藥業之外的立普妥仿制藥企業獲批。
在國內僅有2個立普妥仿制藥企業、輝瑞立普妥地位顯而易見的情況下,3個品牌如何定價?
以10mg×7片/粒規格的阿托伐他汀(片和膠囊)藥店價格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立普妥在42.5元到57元不等,阿樂在27元到32.5元之間,尤佳為31元左右。而三者在三甲醫院的售價相應地會更高些。
“各個國家醫療保障這塊的資金壓力都很大,很多保險公司會傾向于讓患者更多地使用通用名藥(仿制藥)。”潘力佳表示,專利藥的價格非常高,但是不可否認專利藥在療效上是有優勢的。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立普妥的價格雖然高于阿樂與尤佳,卻仍舊可以占據近80%的市場份額。
眼下輝瑞立普妥專利已經到期,如果蘭伯西、華生或者今后FDA將要批準的立普妥仿制藥企業有意將立普妥仿制藥出口到中國,并獲得SFDA(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簡稱)的進口批準,或者國內涌現出一些其他的立普妥仿制藥生產、銷售企業,這一系列的可能勢必會為國內立普妥仿制藥市場增添更多的競爭者。
而最終受益者將是消費者。
“有更多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價格才能降下來,這是市場規律。”潘力佳說道。
藥企機遇?
“國際上很多藥企也開始進入仿制藥市場,”郭凡禮表示,“以前他們是做原研藥,因為原研藥利潤要高很多。”
原研藥是指原創性的新藥,在我國通常理解為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
“現在原研藥的成本越來越高,可能花費十幾億甚至幾十億,時間長達幾年,還不一定成功。”郭凡禮表示,以前生產原研藥的企業轉過來做仿制藥,國內這些仿制藥企是沒辦法與之競爭的。
各省對于藥品監管的標準不同,中小藥企的產品可謂參差不齊,“可能達到A省的標準,卻達不到B省的標準。而國內的標準都達不到,更不要提國外的了。”
除去在國內藥企數量中占到60%~70%的中小藥企,在剩余的大藥企或者醫藥上市公司中,“能把銷售額的1%拿出來做研發都很難,像國外做研發的藥企一般都是拿出銷售額的10%以上。”郭凡禮說,比較而言,仿制藥在收益方面是見效快的,“馬上投入,馬上就能夠拿到錢。”
國內藥企走的是基礎研發的路子,核心研發更多的還是在國外的藥企。
FDA在2010年批準了21個新藥上市,與2009年的25個、2008年的24個相比,略低一些。
而在2005年,FDA批準的新藥數量還有81個。
相比之下,SFDA出手更加“闊氣”。SFDA在2005年批準新藥1113個,改變劑型的品種1198個,仿制藥品8075個。
而近幾年,SFDA批準的新藥數量大幅度縮水,“國內真正意義上的新藥幾乎都沒有批,仿制藥批的也比以前少。”郭銀漢表示,專利沒有到期的藥,又沒有原研方許可的,一般藥監局是不批準的。專利到期以后,藥監局一般能批就批了,所以仿制藥的審批難度相對低。
新藥的批準歸國家藥監局管,而專利的批準權屬于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藥與專利藥雖不同,但有交叉。“新藥可以沒有專利,而專利藥剛出來的時候肯定是新藥。”郭銀漢表示,關鍵是看專利藥的定義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化合物本身,而不是商品,那么專利過期后被仿制,就成了仿制藥;如果專利藥指第一個上市的商品,那就只能是新藥。
另外,仿制藥也可以是專利藥,但要有專利權人的實施許可,或是專利過了保護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專利申請文件之日為申請日。如果申請文件是郵寄的,以寄出的郵戳日為申請日。
專利藥的專利期限一般為20年,自申請日起計算。在專利期間,受到所申請專利的國家或者地區的保護,在價格上有壟斷優勢。這樣藥企便可以通過生產銷售高額的專利藥來收回其研發過程中的巨額投入,并賺取可觀的利潤。
然而,隨著國家對藥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藥的開發周期越來越長,往往等到一個新藥上市的時候,其專利也即將到期或者已經到期。“也就是說企業在新藥開發過程中巨大的投入也就貢獻給社會了。”郭銀漢繼續解釋道,“因為專利到期,大家就都可以申請生產這種藥了。”
那么,是不是說申請日越晚越好?
“通常來講,藥效比較明確,可以成藥,便可以去申請專利。申請的時間不能太拖,”潘力佳表示,別的藥企可能也在研制,如果別的藥企先申請了專利,前期所做的所有工作將成為無用功。
為了保護新藥的研發,有些國家或者地區會為專利藥追加專利時間。“相當于雖然藥品專利到期,但是藥品上市后,延長專利保護期,讓其壟斷。要不然大家都不去開發新藥了。”郭銀漢補充道。
即便如此,“咱們國家的化藥,95%以上都是仿制藥。”潘力佳感慨。
藥分為三種,生物藥、中藥和化藥。化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西藥。
根據FDA的要求,仿制藥在生產、包裝、藥效等方面要和專利藥一致,但其價格僅為專利藥的約1/5~1/3.在我國,也有相應的對仿制藥品的價格規定。
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5年期間,全球將有631個專利藥到期。
雖說每年都有專利藥到期,但是如此可觀的3位數仍不免吊起仿制藥企業的胃口。可是,一定是機遇嗎?
“大批專利藥到期后,新藥不可能馬上跟進。
新藥研發越來越難,所以仿制藥會在一段時間內替代專利藥市場。”潘力佳說。
然而,“是不是機遇,關鍵看你有什么。”郭銀漢向新金融記者舉例,一種好產品,需求大,每年賣10億元。沒有限制,大家都能仿制,而且利潤很高,就會有很多企業來仿制,“最后,就只能拼價格了。”
另一種產品,同樣每年賣10億元,但是門檻很高,很難仿制,“你知道它賺錢但就是生產不出來,有一家水平高的企業,生產出來后,可能就能從中分5億元出來。”
可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國內藥企尤其是中小藥企的研發不到位,他們可能還不想去碰仿制藥。”郭凡禮無奈道。
淺加工是相對于國外的深加工而言,主要指對原料藥的生產。
“作為一個制藥企業、研發企業,一定要提前追蹤。”潘力佳認為,仿制藥也需要重視研發和質量,對于銷售量比較大、仿制門檻比較高的藥品,要提前4~5年甚至更早開始追蹤,開展科研工作。“因為要想將仿制藥做成和專利藥一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研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