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20 0:00:00 來源:
未知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醫藥外貿迅速發展:外貿總額較10年前增長5倍以上,外貿市場不斷拓展,出口結構不斷優化。
2001年,我國醫藥外貿總額僅為95億美元,2010年這一數字已達到602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了5倍以上。其中,進口從41億美元增長至20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0%;出口從54億美元增長至近4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5%,進出口增速均超過外貿整體水平。醫藥進出口占全國整體進出口的比重從1.7%上升到2.6%,占世界醫藥貿易的比重亦從不足2%上升至5%。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連續3年實現進出口同比正增長,為“穩外需”、“保份額”、“促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醫藥外貿市場不斷拓展,進出口國別從196個增長到221個,幾乎覆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地區)。10年來,我國與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傳統市場的醫藥貿易繼續呈穩步增長態勢,為保持市場份額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美國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其對華醫藥貿易份額始終保持在總貿易額的20%水平線上,進出口額從21億美元持續增長到115億美元。我國與印度、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新興醫藥市場以及東盟各國的醫藥貿易往來日漸頻繁,為進出口發展速度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以印度為例,2001年該國位列我國出口國別第五,出口份額為4.83%,而2010年印度已成為我國第二大醫藥出口市場,出口份額上升至8.52%。
醫藥出口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以原料藥產品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產品為導向的出口發展模式。西藥原料作為我國優勢產業,在醫藥出口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10年中出口額從28億美元增長至203億美元,其中糖精鈉、維生素C、青霉素工業鹽、維生素E和撲熱息痛等大宗原料藥出口已分別占世界醫藥貿易量的90%、65%、60%、44%和40%,另有約70多種特色、高端原料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高份額。此外,西成藥、生化藥、醫院診斷治療設備等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醫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中藥材及飲片等低附加值及原料性產品的出口增速相對放緩,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部分產業已開始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醫藥外貿市場主體發生深刻變化,從以國有為主導,外資、民營等為輔的經營結構逐漸轉變為以民營、外資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其中,國有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從2001年的60%大幅下降至2010年的20%,“三資”企業從32%上升至42%,民營企業則從不足8%上升至37%。整體來看,醫藥市場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市場開放程度明顯提高。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