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2/22 0:00:00 來源:
未知
央視一系列關于
藥品價格虛高的報道出爐后,“藥價虛高究竟應該怪誰”成為討論的焦點。不同的人把矛頭指向了不同的環節,有的說是企業弄虛作假;有的認為價格是被醫生的貪婪抬高的。無論如何,政策制定部門依舊把板子打到流通環節,顯然流通環節加價率更加直觀,也容易理解。
每次都把板子打在流通環節身上讓商業企業感到膽寒,那2000%的利潤仿佛直指中間環節,仿佛藥品價格本來就不高,都是商業公司為了賺錢而拼命抬高的。隨后,發改委出臺的《藥品出廠價調查辦法》也明確指出要調查代理銷售產品的出廠價,仿佛一夜之間就要把代理制銷售模式的貓膩放大到所有人面前。
對國內大部分商業企業而言,代理銷售模式是行業普遍的盈利之本。眾所周知,僅靠配送業務是不可能養活商業企業的,因為企業要想在物流方面掙到足夠多的錢,就必須擁有大規模的物流基礎設施和現代物流水平。
除了配備現代物流的“核武器”,企業還要拿到足夠的配送業務,大部分商業公司根本不可能做到一點。因此,代理銷售成為了不錯的盈利模式。央視的調查表明,雖然商業在代理過程中有層層加價行為,但是中間高額的利潤空間大部分也歸屬醫院,商業公司在里面并沒有拿到太多的錢。商業公司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完成銷售量之后從工業企業獲得比較豐厚的返利。
大部分國產藥品采用這種方式銷售,可以說,商業通過代理產品幫助很多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然而,外資企業則很少依賴代理,這些企業在產品銷售之初,就拿出大筆資金做推廣,自然不用靠經銷商幫助推銷產品。而且這些產品主要是原研、專利藥,在招標中本就占據優勢地位,更不必依賴經銷商,所以產品出廠價與實際交易價格的差距并不大。
很多時候,代理制是國內企業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方式。很少企業能夠支撐龐大的代表隊伍,承擔如此高的稅收成本。近年來,很多工業企業打算放棄代理制,但都不是特別成功。顯然,代理制在現行的醫藥營銷模式中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其實,調查藥品出廠價不會改變商業公司依靠代理模式盈利這一現狀,面對出廠環節和中間環節的調查,企業早就有了應對之策,只需工業企業提高出廠價而已,中間環節的巨大利潤只是挪了個地方,其本質不會有變化。如果不解決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的經營方式,這種層層加價銷售藥品的代理模式就不會改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