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3 0:00:00 來源:
未知
隨著2012年扉頁的翻開,投資者們熱切盼望著醫藥板塊能夠扭轉2011年下行的頹勢,帶來更多的驚喜。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國內醫藥產業在2012年即便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和政策環境,但實現較快增長仍然可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消費升級、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慢病患者日漸增多以及全民醫保支付能力不斷提高等。
不可回避的是,醫藥行業對政策極度敏感,今年政策層面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挑戰。券商普遍認為,在政策迷霧籠罩下,醫藥行業前途光明但并非坦途,對2012年醫藥板塊的表現普遍持謹慎樂觀態度。從市場熱點看,政策不確定性相對較小的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市場競爭烈度相對較小的生物制品,以及受益于需求下沉和成本下降的中藥等子行業較被看好。
政策步入迷霧期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宏觀經濟面對于醫藥經濟增長偏于不利。當前歐洲國家在債務危機問題上難以自拔,為全球經濟增長蒙上一層濃厚的陰影。全球經濟不景氣或將導致一些國家壓縮醫療費用,這將與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等因素共同影響我國今年的藥品出口形勢。
在政策層面上,隨著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預計今年醫藥行業將不再是單純的“蜜月期”,而是“迷霧期”。業內人士指出,隨著8500億元新醫改投入被宣布超額,未來醫改投入的增速可能會放緩,這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今年醫藥經濟的增長。
與此同時,政府在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上體現出對費用控制的升溫。上海醫保控費的實施情況證明該措施對醫藥費用的上升起到了明顯的遏制作用,去年底國家宣布開始在全國40個城市試點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資深醫藥行業分析師陳國棟指出,這表明醫保費用控制將成趨勢,預計今年醫保支出費用將下降。但由于目前整體醫保結余仍較高,且控費過于嚴格可能導致個人支付比例上升,因而從短期看,其推進力度或將不大。
公立醫院改革顯然是另一個影響今年醫藥產業表現的重要因素,但公立醫院改革至今猶抱琵琶半遮面。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公司公共融資評級部總經理曹明表示,公立醫院改革對醫藥產業格局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目前的改革進程還未涉及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且公立醫院改革至今沒有明確的路線圖,預計今年公立醫院改革將會有實質性動作。而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國家正不斷加大對縣醫院投入,基礎醫療市場擴容利好行業發展。
各省藥品招標采購政策導向同樣備受關注,被普遍認為是短期內影響行業增速的最大因素。安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今年非基藥市場的招標將較為密集,而各省招投標政策導向預計仍然會存在較大差異,處方藥品種的洗牌即將拉開帷幕,競品數量較多的普藥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壓力。業內分析認為,隨著統一定價的政策有望實施,引發不少爭議的招標政策可能會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基藥市場當前的尷尬局面。
除此之外,預計今年藥品降價政策仍將延續。天相投顧醫藥行業分析師彭曉認為,今年的藥品降價主要側重打擊藥價虛高,對罕見病和緊缺藥物,國家則會出臺政策保障其生產。另一方面,抗菌素限用政策帶來的影響也將在今年繼續深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正式稿遲遲未出,其從嚴的可能性依舊存在,這將使抗生素市場短期內難以恢復,對化藥子行業的整體表現將產生不利影響,并加劇抗生素品種的分化。
成長原動力未撼
盡管醫藥行業今年所面臨的經濟、政策環境多變,但消費升級的驅動因素仍在,伴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慢病患者日漸增多,全民醫保支付能力不斷提高,醫藥行業即便可能增速放緩,但全年實現較快的平穩增長仍有保障。事實上,政策是把雙刃劍,在帶來一定負面預期的同時,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去年底以來相繼出臺的一批行業相關的“十二五”規劃,也會持續利好醫藥行業的中長期發展。
尤其是即將出臺的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對行業的正面刺激頗大。業內人士指出,引導行業走向更高層次的創新之路可能是個關鍵部分,包括加快推進創新藥、重大及多發性疾病用藥等品種的開發,完成臨床用量大的專利到期藥物開發,加強醫藥創新體系建設等。未來幾年,醫藥行業的發展將更加注重創新性,抗腫瘤、神經系統用藥、肌肉骨骼、心血管及消化代謝等大病種或發病率持續攀升的治療領域或將走出中國的“重磅炸彈”。
事實上,國家在“十一五”期間通過重大新藥創制等專項資金支持的方式支持新藥研發,帶動了更多地方和民間資金投入到新藥研發中,促進了創新文化在國內醫藥企業的興起。在此背景之下,國內醫藥技術創新體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誕生了艾瑞西布、單抗類藥物等一批新藥,復方丹參滴丸也成為首個通過FDAⅡ期認證的中藥制劑。醫藥企業在創新藥研發領域的積極開拓,將推動醫藥行業今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
而從市場需求看,未來的增長空間廣闊。中國人均衛生費用支出和衛生費用占GDP的比例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且國內城鄉用藥水平差異較大,農村人口是藥品市場發展的潛在購買力。另一方面,藥品市場發展與醫療衛生行業息息相關,新醫改推動的衛生資源均等化加速釋放以前沒有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將推動衛生總費用的增長。就診率的提高和人均藥品費用的增加也將成為醫院藥品銷售的直接推動力。
資本市場也是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當前醫藥經濟已經全面進入資本主導時代。據了解,2010年,醫藥企業IPO數量為24家,為歷年之最。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醫藥企業為22家,總融資規模29億美元,第二輪上市高潮已經襲來。業內人士表示,新版GMP改造、擴產、兼并,以及企業的自主創新,都有較大的融資需求,資本正在加速改變產業格局。2012年,資本將繼續主導產業的兼并重組,醫藥產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熊市撿金子行業
綜合各種影響因素,不少醫藥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醫藥板塊走出驚喜行情的幾率并不高,各子行業的分化行情仍將繼續,個股行情則可能繼續不斷上演。其中,走保健消費品路線、產品力和定價能力突出的中成藥企業,處在行業高景氣度中的醫療器械企業,不受醫保政策影響的疫苗企業,不受國家控費、降價政策的影響的醫療服務企業等較被看好。
在眾多子行業中,中藥最被看好,尤其是具有獨家品種、走保健消費路線成功的中藥上市公司。陳國棟表示,預計今年中藥企業受降價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小,中藥獨家品種中標價下滑的可能性亦較小。加上去年底中藥材價格開始下降,目前中藥材價格已降至2010年9月份的水平。考慮到庫存周期的因素,今年中藥相關企業的毛利率水平會繼續上升,凈利潤增速也將由此躍上新臺階。
生物制品領域由于競爭激烈程度相對較弱,市場擴容速度也相對較大,因而其今年的發展環境預計相對2011年將更加寬松一些,尤其是疫苗和血液制品,將面臨不錯的發展環境。去年12月25日,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血液制品供應量力爭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國家將加強血液制品扶持力度,研究出臺血液制品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等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這為今年乃至未來數年血液制品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
“而在當前醫療改革深化、公立醫院進一步推進、基礎醫療市場擴容的大背景下,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子行業也將繼續被看好。”彭曉指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目前集中度不高,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占全行業的比重僅為6.7%左右,擁有資本和管理等優勢的上市公司面臨較大的行業整合機會。而醫療服務子行業的利好主要來自醫療需求的釋放和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門檻的不斷降低。
對于醫藥流通子行業,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其現金流狀況堪憂。彭曉認為,在流動性并沒有出現顯著放松的大背景下,醫藥商業上市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值得關注。從去年的種種跡象觀察,今年醫藥商業領域有可能會出現類似2006年整治商業賄賂行動的情況,從而抑制醫藥商業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
最不被看好的依舊是化藥和原料藥子行業。化學制劑毛利率自去年3月份以來幾乎是一路下滑,利潤增速不斷下降,行業經營壓力凸顯。藥品降價、抗菌藥物管理辦法等偏負面的行業政策對化學制劑行業的影響在今年仍將繼續顯現。在人民幣升值和出口價格低迷的背景下,化學原料藥行業陷入了以降價換取出口量的惡性循環。業內專家表示,這在削弱龍頭企業的營利能力,同時,一些中小原料藥企業將難以為繼。對于化藥和原料藥子行業而言,今年所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