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3 0:00:00 來源:
未知
2011年12月,哈爾濱公安分局破獲兩起特大假藥案件,令人注目的是,本次假藥設計的范圍及廣,假藥販子利用配貨站的藥店求購信息,將百余種假藥推銷到黑、吉、遼、內蒙古四個省區的三千余家藥店中。
在繳獲的百余種藥品中,民警們發現,這些假藥的品種都是以常用藥品、熱銷藥品為主,比如感康藥片、方安芬胺烷片、胃康靈膠囊、金珠明目膠囊等。據藥監部門介紹,此類常用藥副作用小,群眾即便使用了假藥也不易覺察,而且這些藥品在藥店銷售時與正品價格一致,很難被發現。
經過民警調查發現,本次假藥案涉及藥店大多在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因為農民對假藥防范、識別能力不強。由于這些藥品沒有電子監管,所以農民并這些沒有資質的藥品進行網上核實。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假藥事件不斷,而假藥發生最頻繁的地區基本為城鄉結合部以及農村。為何假藥會在這些地區泛濫?是由于農民對藥品的識別能力不強,還是由于藥品監管能力不到位?在譴責賣假藥的犯罪分子發不義之財的同時,也要看到為什么許多人會購買他們的假藥。
近年來,食藥監管部門對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開展的不斷加強、對于假藥的打擊力度也不斷加大,但還是阻止不了假藥事件的發生。這盡管與監管部門的監管程度有一定關系,但問題根源卻來自于市場這個主要因素,因為假藥一直擁有市場。
為何農民會購買假藥?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假藥價格相對正規藥品便宜,另一個是農民對于藥品安全的防范意識程度有關。假藥多以淀粉、玉米粉、飼料、化學色素為原料,有的從醫藥公司購買臨近過期成品藥,加上淀粉灌裝。低廉的成本讓假藥的銷售價格也十分低廉,由于買不到廉價藥,同時也付不起正規藥店、醫院所給出的高價藥,所以到非正規渠道購買廉價“藥品”。
治理假藥,必須要在藥品價格方面下手。盡管新醫改中對新農合的改造越來越多,越來越人性化,但實際政治范圍與力度還是趨于隱性化,諸多改造并未被感受到。同時,衛生部宣布基本藥物實現基層全覆蓋,但是力度還不強,還是有人購買不到優惠的藥品。
與此同時,在監管方面還要加強力度。假藥中有害成分直接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有的則延誤治療。受污染注射劑進入人體可能產生熱原反應,輕則高燒、冷顫,重則致命。假藥主要流入到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小藥店、保健品店、私人診所和鄉村診室。而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較差,遭遇致命假藥,后果不堪設想。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