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13 0:00:00 來源:
未知
2011年11月23日,《參考消息》刊登了一則來自西班牙拉美新聞網站的文章,題目叫《中國年輕一代缺乏文化認同感》。文章指出,對于中國的優秀文化,缺少傳承者是一個重要原因,而之所以難以傳承下去,關鍵在于文化傳承上,教條主義、關門主義的問題非常嚴重,不能與時俱進和博采眾長。正是由于文化傳承者本身的格局越來越小,因此,他們所能影響的人群也就越來越小,由此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喜歡乃至能夠接觸到中國優秀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從而在客觀上表現為中國年輕一代越來越遠離中國文化。
撰寫這則新聞的西班牙記者在中國采訪了五個星期,五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在中國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西方的東西,當他問及一些他所遇到的青年認不認同中國的陰陽醫學,認不認同中國的哲學道理時,這些年輕人竟然回答說這是“迷信”。
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演變成年輕一代人口中的“迷信”,這樣的現實是何等的悲哀。
“文化是一種價值文化,是一種行為文化,是一種生活文化,這種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基石。”若是一個民族最具希望的一代人把一個民族的靈魂都丟了,未來,我們還能奢望什么?
在2011年12月26日舉行的“北京2011廬山杏林論壇上”,圍繞著“道以醫顯”的主題,來自哲學、社會學以及中醫藥學等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就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展開了熱烈討論。
以“道”展示中醫之魂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立教授說:“‘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屬于哲學的范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源、本體,以及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和規則。但最能體現和闡釋‘道’的莫過于中醫,它借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道’的核心觀念,將中醫理論化和哲學化。”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科學實踐成果的凝結,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人們常常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而現在,許多人連我國傳統中醫藥的知識和技能方法是不是巨人都在懷疑,對于正確去學習和理解,進而掌握運用都沒有勇氣,沒有決心,你又怎么知道這個巨人的肩膀在哪里,有多高?!”
正確認識中醫與科技的關系
來自社會科學院的陳其廣教授近年來一直承擔著“中醫藥事業國情調研”的重大項目,他認為,一方面,人的認識能力在歷史任何階段都是有局限的,從醫藥角度來講,從西藥發明到現在,其淘汰的比例很大,足以說明人的認識能力是有局限的。另一方面,人們認為物質是萬物之本源的認識可能過于狹隘。“中醫一定要找出它的所謂有效性”這種觀念其實是一種物質化思維,中藥的作用和精神意識的作用相互之間的一種配合,不是單純從物質角度就可以認識清楚的。“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文化和科技的作用,要妥善的解決文化和科技之間的一個布局,格局的問題。”陳其廣說,“從統計學上西醫藥是大樣本理論,中醫藥是小樣本理論,這個大小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為大樣本理論更多關注的是共性。所以它可以在短時期內用人為控制環境的方法,人為設定目標,進行對比實驗,任何人只要按照這樣的方法條件進行實驗,結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小樣本理論更多認可個體差異性,所以個體差異性導致樣本之間的可比性減弱了。”
陳其廣認為,很多人批評中醫中藥的研究方法可重復性很差,其實是沒有搞清楚大樣本理論和小樣本理論之間的關系。“西醫西藥是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而發展的,是工業化、標準化、系列化的那種思路。對于中醫藥而言,觀測者個人的體驗、感悟、個人的意識很關鍵,差異就會很大。所以走掉一個老中醫,可能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就丟失了。因此,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非常緊迫。”
中醫理念是我國醫學創新之源
“中國科技走向世界冀望于中醫藥,中醫藥的許多理念也將是我國醫學創新的源泉。”針對當前我國中醫藥界普遍缺乏一種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局面,建立和完善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念和價值理念顯得尤為迫切。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幾次提出“要研究探索中醫藥文化傳統的價值觀,構建和完善中醫藥核心價值觀體系”。這個體系既包含了過去傳統的中醫藥價值體系,也有體現現代從事中醫藥行業人員所應該遵循的核心價值觀。
“通過全國文化價值觀的建設和中醫藥的核心體系建設,以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來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強研究中醫藥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探索建立中醫藥傳承保護發揚的體制機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吳剛認為,“特別是全面傳承中醫藥的文化精神,挖掘其價值是非常有意義的。”
業界認為,由中國中醫藥古籍出版社日前出版的《道以醫顯——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一書,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醫藥從業人員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