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30 0:00:00 來源:
未知
重慶啤酒歷時13年打造的治療性乙肝疫苗概念之死已經塵埃落定,牽一發而動全身,該公司于1月20日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11年度經營業績與2010年相比下降近50%。雖然重慶啤酒只是指出業績下降與土地收益相關,但外界并未停止發聲:該結果與疫苗項目重創牽連甚大。
日前,科技部宣布投入5億并由廈門大學、養生堂萬泰公司聯合研制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大腸埃希菌)”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于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疫苗項目的死訊和出生在幾近相同的時間里定格,這富有戲劇性的情節在生物醫藥界并不少見,而學界和資本市場傾向于對成功項目的宣傳,以致業界被疫苗項目的重重迷霧困擾,至今仍難以發現其步履艱難的事實。
“治療型乙肝疫苗及抗癌疫苗發展并不如意”
重慶啤酒乙肝疫苗的死訊一出,重慶啤酒復牌后的走勢凸現了市場的不安。有報道指出,該股1月10日開盤后低開高走,并再次直接跌停。而收盤前10分鐘的表現被熱議,連續幾筆總計高達3343萬股的大買單瘋狂進場掃貨。隨后重啤從跌停板上迅速爬起,股價由跌停價的25.61元迅速沖高至26.80元。至收盤時,重啤報26.18元,跌7.98%。
“外界從來沒有停止對疫苗項目成功結果的質疑。”一位仍在跟進天壇生物疫苗項目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重慶啤酒乙肝疫苗引發外界對“疫苗故事”的懷疑從未消停,而實際上這些懷疑在前十年早已產生,并且只增不減。
“資本市場近年熱捧的治療型乙肝疫苗和抗癌疫苗的發展并不如意。”富國基金一位曾試圖靠近以上兩類疫苗項目的人士告訴記者,整個疫苗生態都較為艱辛。
“我國從不缺乏對疫苗項目的投入,但疫苗項目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其難以在產業上保證預期中的經濟效益。”南方醫科大學旗下醫院一位曾參與預防型和治療型疫苗項目科研的吳主任直言,疫苗項目的研究時間難以保證,即使投入了巨資、龐大的人力和時間仍難以保證項目研發最后一定能成功。
上述天壇生物人士向記者坦言,國內疫苗項目的研發生態包括引進國外項目,以圖借雞生蛋,另外就是國家牽頭的疫苗研發項目,以及具有國營或民營背景的疫苗項目。他認為,國家牽頭的疫苗項目難度系數普遍比企業牽頭的難度系數要低,而企業只能依靠難度系數高以及見效快的項目去追尋經濟效益,“但這樣就等于過獨木橋”。
難辨的盈利真相
實際上,目前現有的疫苗項目在不同程度上有著令人難以滿意的效果。華神集團的抗癌疫苗“利卡汀”一度被神化,并曾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據悉,該集團公告顯示,利卡汀是全球第一個運用單克隆抗體進行核素標記實施靶向治療肝癌的基因藥品,肝癌治療的有效率達到38%,其研究成果目前填補了該領域的國內空白。
與其他疫苗項目一樣,利卡汀經過了漫長的臨床考驗,雖然在四期臨床報告取得了顯著療效的不俗成績,但最終卻因治療效果仍沒有擺脫局限性,并出現難以治愈的極端例子而被業界拋棄。
有基金經理向媒體分析,利卡汀只能消滅小股殘留的腫瘤,特別是對手術后減少復發、轉移效果還可以,但如果讓它去對付巨大的腫瘤,雖然也能殺死一部分,并非一些研究員鼓吹的那么神奇,這也是為何基金不愿意再買這只股票的原因之一。
曾對該疫苗項目作調研的某券商分析師向本報記者分析,利卡汀在國內屬于技術頂尖的項目。“為何最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至今仍未得到權威的解釋,”他強調,對于業界和資本圈來說,從來都是結果導向,一旦發現效果不理想,必須割肉抽身。
記者從業界人士處了解到,利卡汀雖然成功上市,但由于在資本圈“失寵”以及市場銷售不佳,其盈利情況不盡如人意。據悉,利卡汀目前每支售價28800元,目前是做學術推廣,并且作為肝癌的靶向治療藥物,需在具有特定資質和防護設備的特殊病房使用,上市后銷售推廣受限。而華神集團除了指出該產品在2011年首次扭虧為盈外,并沒有明確指出該疫苗的盈利情況。
廣州藥業即使宣布狂犬疫苗開始盈利,但難以在財務報表以及其他公開資料發現產品的盈利情況。“即使確實能產生效益,但也難以從其公開的數字上讀懂真正的利潤數額,因為其核算方法目前難以有權威的標準,其背后還存在各種隱形成本,難以明確考量。”某知名證券公司醫藥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在炒作概念之上,資本圈對于其真正的估值仍在畫問號。
資本圈的游戲
由于真正的利益估值存在不少疑點,導致有疫苗項目的企業需要費盡心機爭取更多來自市場的資本。
“市場上一些疫苗項目都來自于沒有什么資金背景的企業,有一些雖然有國有背景,但資金也相對有限。這樣的特性注定企業必須與疫苗概念的炒作相關,給大家都畫上一個餅。”國泰君安證券從事醫藥行業IPO的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錢從項目中游走也是合理的事,畢竟能給一些非官方背景的項目帶來市場的資金支持,聚集更多的力量推動項目和企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他舉例,重慶啤酒就是典型的一場資本游戲,愚弄了自己和他人,資金抽離后只剩下疫苗項目在裸退,疫苗項目的進展也成為受害對象。“或者可以說即使是不相信其會出現成功的結果,也難以置信項目會破產。因此,一旦資本市場出錯牌,很難重啟市場和業界的信心。”
在重慶啤酒引發的乙肝疫苗事件引爆后,記者從業界了解到,這個曾被認為半死不活的疫苗項目被認為只是資本圈內的游戲,項目是否真正能投產也早已遭到質疑。
“這樣的后果非常不利于科研項目的繼續。”上述南方醫科大學吳主任向本報記者強調,事故發生后,大家開始對其他的乙肝疫苗項目不斷打擊,即使仍有資金堅持在原有的項目上,但對于本身有希望的項目而言,資本等各種資源的撤退是致命一擊。
監管類似游擊戰?
不止資本市場對疫苗項目的過多滲透利弊交加,市場秩序和政府監督疏導的缺失也扭曲了疫苗項目的發展。
遼寧的成大生物制藥就是典型個案,據悉,從2005年開始,該企業的狂犬疫苗正式投入工業化生產,從第一年的銷售收入2700萬元到2006年的2.11億元成為當時業界的奇跡。
其中,接近90%的毛利率更開始撬動市場競爭者利益瘋搶的步伐,導致了2007至2008年間,市場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雖然如此,遼寧成大的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和利潤指標在國內狂犬病疫苗行業仍是壟斷地位,即使經過2009年至2010年國家開始伸出有形的手加強對疫苗行業的監管,遼寧成大仍屹立不倒。
“狂犬病疫苗目前仍供不應求,但遭遇遼寧成大等同業競爭,跟在后面的廣州藥業等企業想要突圍而出實非易事。”熟悉廣州藥業狂犬疫苗的林業局人士認為,該領域目前沒有規范的市場規則,政府監管也只類似于游擊戰,并沒有起到疏導的效果。因此,即使能夠上市投入,因國內渠道和市場生態等原因,生產的疫苗也會被扼殺在推廣期,沒有真正上軌道。
天壇生物董事長封多佳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藥監部門的監督在程序上想得十分周全,還要通過WHO的關于疫苗生產安全的整體評估。他直言,如果企業故意作假,和政府來捉迷藏更難以防范。疫苗生產中,從原料進廠、運輸、儲存等各個環節,藥監部門不可能全程參與跟蹤。這其中只要有忽視的環節,就有可能存在問題。
他曾強調,除非是極個別的企業主觀故意,一般來說國內的疫苗還是可以信賴。
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疫苗供應體系建設規劃》,該規劃指出了目前我國疫苗供應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傳染病監測預警水平低、研發能力相對落后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弱等。同時,該規劃稱,將著力實現疫情監控及疫苗研發、生產、流通、接種、儲備、監管各環節的協調發展,重點建設5類項目,并對疫苗重點項目安排了約94億元的中央財政支持。
“現在還炒疫苗項目?我們幾個圈內人士3年前就不再碰這個玩意了,沒意思,都是浮云。”現任某醫療領域基金公司高管Jam聽到近期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事件后,大笑后調侃道。隨后,這個海歸基金人士向記者描述了他在中國疫苗業的8年“游戲史”。
被騙的感覺
在2003年放棄了美國某大型醫療機構的高薪職位后,Jam回國后欲在國內的生物醫療界闖出一番天地,他創立了一家理財顧問公司即現有的基金公司,并選擇了與一名來自知名證券機構,且具有醫學博士學位的高管作為合作伙伴。
很快地,他們開展了第一個投資項目——某知名藥企的疫苗項目。Jam告訴記者,剛開始他對國內的疫苗項目產生巨大的興趣,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中國有龐大的疫苗市場,一支疫苗的利潤并不多,但只要市場推廣能成功,利潤很誘人。“我想任何一個投資者對于疫苗項目的沖動都是類似的。”Jam說。
由于在海外有過生物醫藥開發的經驗,所以Jam深知一切都要基于研發成功并能順利通過多重的臨床實驗。在剛開始的合作中,Jam由于并不熟知國內的疫苗開發情況,所以長期跟隨其合作伙伴,考察公司、到實驗室看成果展示等。在最初的三個項目中,Jam及其團隊都能順利斬獲,而均是出于市場利好消息不斷,激發了股價的增長所致。
從各機構的公開數據可查得,在2003年,Jam入市的時期正處于帶疫苗項目的機構被券商頻頻看好的時期。
但Jam告訴記者,一件事改變了其對疫苗項目的認識。
Jam一度打算與某醫藥高校合作,并從早期開始培育某預防型疫苗,但卻遭到國內合作伙伴的反對,直至其中一位高管拍著桌子對Jam呵斥道:“你不要以為我們真的希望疫苗項目的成功研發和推廣,那只是一個幌子,短時間內能成功圈錢才是我們要的。”Jam無奈地對記者說,他的說法十分極端,在資本圈內并不多見,但也不少見。
為一個假餅投錢?
后來Jam明白了國內券商和基金在疫苗項目面前的奇怪舉動。例如,只是通過財務報表或者產品宣傳分析該企業疫苗項目的盈利點和增長趨向,而剛開始就只會致電該企業或研究機構了解最新進展以及中途遇到的問題,隨手就能洋洋灑灑地寫出萬字調研報告,因此那些廣為傳播的報告都是利好消息占據主要位置,而存在的不利情況則輕描淡寫或直接忽略。
此外,研發團隊的素質也令Jam質疑其項目成功的可能性。Jam表示,也許他所見到的只是少數個案,但足以讓他產生了被騙的感覺。
他指出,所謂的專家手上帶有多個項目,在一些疫苗研發項目中真正操作的并不多,一些關鍵的實驗部分竟然交給普通大學的學生去做。“到底誰去確保項目的過程,都不得而知。只知道項目研發的多位負責人與機構的合作關系十分密切。”Jam說,此外,國內的疫苗研發階段以及市場的投資行為缺乏有公信力且權力足夠大的第三方機構監督。
讓Jam覺得納悶的是,不論是科研開發方還是股市投資者都有堅韌不拔的超強耐力,那就是,即使項目幾近宣布失敗也不愿撤資。Jam說:“在美國,一旦權威機構宣布了項目失敗或者能成功的可能性低于一定幾率,科研方以及投資機構都不會做出過多的期許,然后會投入新的項目。”他指出,這在剛開始看來是十分殘忍的,但這是一種短痛的合理投資行為,特別是涉及人類基因疾病方面的領域。
資料顯示,由于乙肝在美國以性傳播方式為主,患者人數較少,并且由于治療性疫苗的研發風險較高,美國藥企很少有人從事治療性乙肝疫苗的研發,而是專注于丙肝疫苗的研發。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士敬曾對媒體指出,在治療性乙肝疫苗的研究起步較早的歐美,很多大公司在研究一段時間后,最終都知難而退了。目前,這項研究在歐美國家處于擱淺狀態。
但國內情況卻不是這樣,Jam告訴記者,他發現很多投資者都會說同一句話:“大機構都還沒有撤,也許還有機會。”以示他們所得到的內幕的真實性,但最終卻導致大家不停地投錢,為一個假餅投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