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31 0:00:00 來源:
未知
開發天然來源的新甜味物質來取代人工合成的化學甜味劑,已成為國際工業界的新趨向。以甜菊糖為代表的天然甜味劑的國際市場年增長率則高達21.3%,遠高于化學合成甜味劑的銷量增長率。
甜菊糖霸主地位牢固
甜菊糖已成為天然甜味劑中的佼佼者,其不含任何熱量且對人體非常安全,甜度相當于蔗糖的200~300倍。目前,甜菊糖國際市場銷售額已達十幾億美元,其銷售勢頭甚至壓倒了糖精鈉等傳統化學合成甜味劑。
在此之前,歐洲醫學界曾大量報道了長期食用含有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后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癥等神經性疾病的幾率以及誘發心血管疾病等負面報道,故歐美消費者現在對阿斯巴甜、安賽蜜、甜蜜素和糖精鈉等人工甜味劑開始疏遠,他們更樂意食用含天然甜味劑的食品。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大公司在內的國際飲料食品巨頭,現在也大量采用甜菊糖等天然甜味劑作為產品使用的甜味劑,以此降低阿斯巴甜或糖精鈉的用量。
多途徑尋找甜味劑新秀
繼甜菊糖取得世界各國的公認并在國際市場大展身手后,西方廠商又推出一種全天然甜味劑新產品,即來自西非熱帶叢林中的神秘果的新型甜味劑——奇異果甜蛋白(化學名:Thaumatin)。目前該產品已在包括美國、日本、歐洲、以色列等多個發達國家上市。早在十幾年前,Thaumatin已被公認為是“對人體安全的產品”(GRAS級食品),因其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據生產商介紹,Thaumatin的甜度相當于蔗糖的2000~3000倍,只需要極小量就能達到很高的甜度,唯一缺點是來源并不廣泛,難以擴大產量。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已成功應用重組DNA手段將產生Thaumatin的基因與煙草等高產植物的細胞DNA組成雜合瘤,然后在田里載種這種轉基因植物,即可從中提取出與奇異果甜蛋白同樣的甜味物質。日本科學家則利用“日本黑曲霉”經重組DNA等技術手段將其改造為工程菌,然后在發酵罐里培養這種工程菌,也能提取出與奇異果甜蛋白一樣的甜味劑。總之,大規模生產新型植物甜味劑的技術難題已被攻克,今后Thaumatin類甜味蛋白有望成為國際甜味劑市場上的中堅產品。近悉,我國湖北遠城科技發展公司也已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出奇異果甜蛋白產品,并已有少量產品出口。
類似于奇異果甜蛋白的新型高甜度天然甜味劑還有Monatin,同樣是來自非洲的一種熱帶植物的樹皮中提取所得的氨基酸類甜味物質。雖然尚未被開發成商品上市,但已在美國和歐洲多個國家做過藥毒理研究并被證明為無毒無害食品原料,適合作為甜味劑以此取代白糖。
除全新來源天然甜味劑外,西方一些廠商正在努力開發復合型天然甜味劑并取得一定進展。如美國芝加哥某公司不久前推出一種新型復合甜味劑產品Steviacane,據介紹,該甜味劑新產品由白糖與少量甜菊糖混合而成,其甜味與白糖相似,但總熱量可比同量白糖降低75%。從常見農作物里提取新型天然甜味劑也是可行之舉。美國有一家名為Quaker的食品添加劑公司從北美洲普遍種植的燕麥水解后提取出了一種新型甜味劑產品。如果能獲準上市,今后天然甜味劑隊伍里又將增加一只新品種。
高端消費集中歐美市場
據歐洲BCCResearch公司調查,2010年,全球非蔗糖甜味劑類產品的國際市場總銷售額合計為92億美元,預計今年這一市場可達94億美元(考慮到歐洲大多數國家經濟不景氣情況和消費能力下降等綜合因素在內);2014年,世界非蔗糖甜味劑市場必將突破100億美元。
BCCResearch公司在其全球甜味劑市場報告中披露,目前國際甜味劑市場中,阿斯巴甜占44%,三氯蔗糖占17%,甜菊糖占14%,安賽蜜占10%,甜蜜素占9%,其它甜味劑合計只占國際甜味劑市場的6%份額。可清楚看出,甜菊糖已上升為國際甜味劑市場上僅次于三氯蔗糖的第三大暢銷甜味劑產品。若按國別市場劃分,美國為全球最大的非蔗糖甜味劑市場,其甜味劑市場總銷售額約占全球甜味劑市場的58%;歐洲居第二,占22%;亞太地區居第三,占19%;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合計占其余1%份額。
世界天然甜味劑市場高速發展給我國帶來最明顯好處是,由于歐美市場對甜菊糖的需求數量巨大,由此推動了我國農民大面積種植甜葉菊熱潮。現在我國甜葉菊種植面積保持在每年25萬畝左右,全國甜葉菊葉年收獲量已達10萬噸左右,全國甜菊糖總產能已超過6000噸,但由于甜菊糖國內市場尚未打開,所以80%~90%的甜菊糖只能出口海外市場。可以肯定,甜菊糖加工業在我國已成為一新型產業鏈。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從事甜菊糖貿易的公司多達數百家。我國出口甜菊糖數量約占國際甜菊糖市場的6成半左右。
據BCCResearch公司的分析,從銷售額上看,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非拉國家,糖精鈉、安賽蜜和甜蜜素仍占甜味劑市場的大多數份額,而在發達國家,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高甜度甜味劑占甜味劑市場的大頭。顯然,價格相對較高的天然甜味劑在發達國家使用率正在不斷上升。在歐美發達國家,甜菊糖、甘草甜素和羅漢果苷等新老天然甜味劑產品已占甜味劑總量的10%,而發展中國家則很少使用天然甜味劑。
在各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安全性與“綠色食品”的今天,開發新型植物來源的天然甜味劑將成為大趨勢,其市場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