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2 0:00:00 來源:
未知
據工信部1月底發布的《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提升國際競爭力是醫藥工業一個主要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近兩年來,醫藥企業“走出去”的執行力日漸高漲,為醫藥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勁。去年一年就有許多圍繞著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看點出現。上藥集團宣布將收購歐盟具有專利的創新制藥企業,雙鷺藥業(002038,股吧)斥資1.3億元與加拿大PnuVax聯合建立疫苗生產企業,雙鷺持有新公司85%的股份。此外,海正藥業(600267,股吧)與輝瑞,先聲藥業與默克,也都在利用跨國公司的經驗、技術、銷售網絡和品牌參與到國際競爭的行列。
但正如早先的家電行業和IT行業一樣,走出國門的醫藥企業也面臨著諸多難題。石藥集團屬于國內在原料藥出口方面具有優勢的企業,與國際市場打交道有十年之久,目前其Vc在海外的銷售已占世界市場60%以上,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在參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一類新藥丁苯肽的研制、開發和海外授權的石藥集團副總裁牛占旗看來,國內企業走出國門最重要的在于觀念的根本改變。他認為,對于國際市場的法規和知識產權的運用不夠了解,難以把握授權的時間和對市場的預期評估,都會影響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
中國現有的GMP標準與國際標準相差較大。按照中國標準生產的產品,一旦要進入國際市場,就需要重新進行注冊申請,而國際標準在中國是通用的,這就造成了跨國企業的產品可以長驅直入中國,沒有任何瓶頸和障礙。牛占旗認為,如果我們的產品一開始就完全按照國際的標準和規范去生產,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較早獲得收益。
盡管許多國內的大型醫藥企業紛紛引進國際一流設備,但是,按照國際標準和規范進行生產,對于許多企業來說仍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門檻。對于國外目前倡導的“質量源于設計”理念是否能夠真正的理解,是決定藥品質量保持恒定不變的關鍵。
業界人士認為,要全面提升我國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相關部門還應更進一步在政策法規的制定上與國際接軌,特別是對于創新藥物申請國際專利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我們相信,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隨著人們觀念的日益國際化,將會有更多的醫藥企業走出國門,醫藥工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日子也將不再遙遠。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