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2/4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日,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成員、哈爾濱醫生李清晨發表文章質疑“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是披著科學外衣的“洋騙子”,其在中國建立的中文網頁有諸多不實宣傳。他稱,該機構有欺騙中國患者到美國充當“醫療小白鼠”之嫌。
“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的名號,的確顯得相當高端和權威,以求醫心切的腫瘤患者作為宣傳對象在中國推廣治癌藥,也的確很具迷惑性。而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網站上,該“抗癌神藥”抗瘤酮目前只進行到臨床二期試驗,不能真正上市用于治療癌癥病人。我國規定,任何藥物只有通過三期臨床試驗才能獲準上市,未通過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進口的“抗瘤酮”,何以能堂而皇之推銷給中國癌癥患者?
事實上,對美國的藥品研發機構及藥廠來說,早一天通過FDA審批上市,利潤可能高達數千萬乃至數億美元。但每種新藥要經過一定臨床試驗才能投入使用,美國FDA對于新藥審批流程和臨床試驗數據的要求又格外嚴格。另外,一旦新藥試驗出了問題,公司面臨的將是天文數字索賠。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僅病人容易被勸說充當試驗對象,由于當地醫療水平偏低,藥物落后且昂貴,不少人參加新藥試驗,還認為自己接受了“最好的治療”。以此,美國藥企想方設法轉移新藥臨床試驗并不意外。僅2008年一年,美國聯邦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收到的新藥上市申請報告中,80%都有在其他國家測試得到的數據。
而僅有利益驅動,不足以使中國患者成為“試藥小白鼠”,國內對于新藥試驗的相關法規不健全,藥品使用監管寬松,訴訟風險低,無疑為“抗癌神藥”們提供了可乘之機。不能讓民眾生命健康面臨高風險,別讓中國成為“新藥試驗”的監管洼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