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醫改第三年:病人仍流向大醫院
2011年是我國醫改實施第3個年頭。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簡報》顯示,2011年,醫院醫療服務量增速呈下滑趨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不同級別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差別懸殊;醫療衛生資源利用和病人就醫流向不合理狀況無明顯改善,仍主要流向城市大醫院。
《簡報》顯示,2011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22224億元,人均衛生費用估計達1623元,衛生總費用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估計達5.10%。與2010年相比,衛生總費用增加2303億元(未扣除物價影響),增長11.6%,人均衛生費用增加136元,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略有提高。
據了解,2010年我國衛生費用比2009年增長6.88%,不僅低于2009年的增長速度(21.42%),也滯后于國民經濟增長,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5.15%降至2010年的4.98%。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資料,2008年我國人均衛生總費用為265美元,在世界衛生組織193個成員國中排名115位;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位居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的150位。
統計表明,2010年醫療機構費用為14736.74億元,公共衛生機構費用為1687.22億元,分別占衛生總費用的70.85%和8.11%。在醫院費用中,城市醫院、縣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費用分別占65.46%、20.24%、3.78%和10.23%,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占比重略有增加,但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利用和病人就醫流向的不合理狀況沒有明顯改善,仍主要流向城市大醫院。
《簡報》顯示,2011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預計達62.1億人次,比上年增加3.7億人次,增長6.3%;出院人數估計達1.49億人,比上年增加782萬人,增長5.5%。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總體上看,門診和住院總量增速繼續回落,醫療服務總量處于平穩增長期。從醫療服務量增速走勢看,門診量以2009年為拐點,住院量以2007年為拐點,之后增速呈下滑趨勢。這說明居民醫療需求的釋放趨于平穩。
《簡報》顯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量所占比重略有下降,從上年的61.8%下降至2011年的60.9%。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鄉鎮衛生院門診量和住院服務量均呈負增長。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導致出現負增長的原因有:新農合制度的完善,使農村患者向村衛生室和上級醫療機構分流(縣級醫院住院量比2010年增長10.4%);部分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事分配、考核機制等尚未完全落實,可能導致部分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量出現下滑。
統計顯示,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為93.5%,其中三級醫院105.2%,二級醫院91.1%,均比上年有所增長;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中,縣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7.1%,比上年提高4.2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為57.8%,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床使用率為54.3%,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
專家指出,三級醫院床位處于超負荷狀態,可能對醫療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縣醫院病床使用情況正處于理想水平;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床還有很大利用空間,應考慮開展老齡護理和康復服務。同時,不同級別的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差別懸殊,也說明雙向轉診制度在一些地區的落實效果并不明顯。
《簡報》顯示,2011年1月~11月,醫院次均門診費用183.3元,與2010年比較,按當年價格(未扣除物價影響)上漲9.9%,按可比價格(扣除物價影響)上漲4.2%;醫院人均住院費用6745.6元,與2010年比較,按當年價格上漲8.9%,按可比價格上漲3.2%。按當年價格計算,醫院門診費用漲幅較2010年上漲0.2個百分點,住院費用漲幅下降0.1個百分點。
《簡報》顯示,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漲幅下降明顯。2011年1月~11月,按可比價格,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上漲3.4%,人均住院費用上漲2.6%。專家指出,公立醫院住院病人費用在連續兩年上漲6%以上之后,漲幅明顯下降,表明公立醫院費用控制初見成效。
點評: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量下降,已經成為困擾新醫改的一大問題。比如上周就有報道稱安徽省衛生院的病床大都空置,并引起了業內專家的熱議。如果不能實現分級診療,發揮村醫鄉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農村病人都涌向縣醫院,又如何解決“看病難”問題。在全國通用的健康卡制度逐步建立起來之前,如果不能完成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讓社區醫院,衛生院,衛生室充分發揮“健康守門人“的責任,那么三級醫院面臨的就診壓力將空前巨大。而公立醫院的醫藥費用漲幅下降明顯,固然說明了費用控制有所成效,但患者的感受依然沒有明顯變化。只有切實改善醫藥費的支付模式,減少自負的比例,才能真正的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2、衛生部:衛生體系加強國民健康指標持續改善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8日表示,隨著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我國傳染病疫情總體穩定,慢性病防治不斷加強,城鄉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衛服務,國民健康指標繼續改善。
據鄧海華介紹,“十一五”期間,特別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明顯。
點評:新醫改三年以來,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上,確實是卓有成效。無論是對于重大疫情的預防控制還是再慢性病的防治上,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國民的健康指標并不簡單的體現在新生兒和孕婦的死亡率上。應該說我國正處在疾病譜的轉變期,各種癌癥和慢性病的發病率不斷提升。如果在新醫改的進行中,國家對于衛生費用的投入比例不斷增加,那么衛生部門對于國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將不斷凸顯。從“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轉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控煙,提倡合理膳食,積極鍛煉,定期體檢,甚至對于精神健康的重視,都將長遠的影響我國的衛生費用的增長趨勢。如果不能控制衛生費用的飛速增長,新醫改成功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3、公立醫院改革正效應仍待發酵
2011年是完成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三年任務的攻堅之年,也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關鍵一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調整,亦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家確定了17個城市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各省份結合實際選定了37個省級試點地區,全國參與改革試點的公立醫院數量達到2299個。按照衛生部提出的《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要大力推動試點城市在“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等重大體制機制綜合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力爭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在管辦分開方面,有些地方政府設立醫院管委會、成立醫院管理機構;在政事分開方面,推進以理事會為核心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完善公立醫院院長選拔任用和考核機制,11個試點城市建立了公開選聘院長制度,一些試點城市建立了院長年薪制、問責制等激勵和約束機制;在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方面,一些試點城市對醫療機構經營性質認定標準、管理制度、性質轉換程序等進行了完善和規范;在醫藥分開方面,探索逐步降低并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醫藥收支分開,設立獨立的藥品管理中心或剝離醫院門診藥房,同時采取改革醫保支付方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加大政府投入等多種方式,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促進公立醫院形成新的運行機制,許多試點城市和地區開展了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及總額預付等方式的改革。
以北京為例,2011年6月成為全國第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選取了友誼醫院等5家醫院作為試點,并于7月份成立了北京市醫管局,負責市屬22家三級醫院實行人財物和運行的統一規范管理。同時,北京醫管局成立后向市屬各家醫院派駐監事會,監事會對醫院的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和醫療服務行為進行監督。醫管局負責聘任院長,院長擁有對醫院人財物充分的調配權,但接受醫管局嚴格的目標管理和考核。
客觀地講,17個試點城市在公立醫院改革、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公立醫院的主要問題探索了道路。
但據記者了解,一些試點城市的切身感受不容忽視。一些試點醫院負責人曾表示:“在試點醫院一度曾出現醫務人員態度冷漠,甚至責任推諉的現象”;“由于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地方財政壓力比較大”。
其實,醫院是醫改政策落實的關鍵環節,醫院管理是否落實到位,醫務人員能否配合支持,事關醫改成敗。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他最大的擔憂就是,醫務工作者對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性不高、甚至有抵觸情緒。同時,在公立醫院改革過程中,部分地方財政面臨考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立醫院改革的進程。
如果站在普通公眾的角度來看,“看病難、看病貴”等現實感受與公立醫院改革成果尚有較大差距,期望通過深化醫改工作,隨著補償機制的完善、醫保制度的健全以及基本藥物制度的推行等,最終將公立醫院改革的正面效應全面傳遞到老百姓身上。
點評:醫務工作者對于公立醫院改革的確積極性不高,應該說以藥養醫的舊體制已經實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要想很快的革除并不現實。對于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來說,公立醫院改革能否帶來合理的激勵體制,與付出成正比的回報是最直接的體驗。只有讓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切身體驗到了改革帶來的正面影響,他們才可能把正面影響傳遞到老百姓身上。試點醫院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正是改革的問題所在,比如蕪湖醫藥分開后,配送企業虧損的情況,都反應了之前在行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只有從問題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才是新醫改的成功之道。試錯是為了糾錯,而不是為了一錯再錯。
二、上市公司重要動態回顧
(1)華潤三九(000999):6億元收購順峰藥業
華潤三九2月10日公告稱,公司以6億元中標受讓順峰藥業100%股權。按照招標說明書的要求,公司于2012年2月9日將投標文件送達招標人。招標人經評標,確認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標人,并已向公司發放《中標通知書》。華潤三九與順峰藥業股東簽訂了《廣東順峰藥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合同》。
據了解,順峰藥業是國內最大的皮膚外用藥品牌企業之一,主要產品順峰康王、順峰康霜是抗真菌類細分市場的品牌產品。“順峰”品牌在二線以下城市和縣鄉市場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和較好的消費者口碑,注冊商標“順峰”被認定為廣東省著名商標。順峰康王在皮膚外用藥市場占有量排名第六。
華潤三九表示,公司致力于提升感冒、皮膚、胃腸三大品類的領導地位。此次并購完成后,順峰藥業將成為成華潤三九皮膚藥生產基地。針對順峰品牌議價能力不高,缺乏獨立的營銷渠道等劣勢,可充分發揮華潤三九在品牌塑造、渠道整合方面的優勢、促進順峰產品的銷售增長和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公司將利用順峰藥業為廣東省外用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優勢,建立華潤三九皮膚藥研發基地。
(2)雙鷺藥業(002038):擬2520萬增資控股子公司
雙鷺藥業2月9日晚間公告,新鄉雙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注冊資本2400萬元。其中公司出資1680萬元,占其注冊資本比例70.00%;新鄉化纖(000949)股份有限公司以120畝土地評估作價720萬元出資,占新鄉雙鷺生物注冊資本的30%。
公告顯示,公司擬以現金方式對新鄉雙鷺生物增資2520萬元,鑒于新鄉雙鷺生物另一股東新鄉化纖將以同比例方式增資人民幣1080萬元,本次增資完成后,新鄉雙鷺生物注冊資本增加至6000萬元。
(3)ST國藥(600421):多位高管集體辭職
ST國藥2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會2月9日收到公司總經理陳杰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收到公司副總經理周偉興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收到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張義洪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工作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職務。根據公司章程及其他規定,上述高管人員的辭職申請自2月9日起生效。
公司稱,在董事會秘書空缺期間,由公司董事長龔曉超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
(4) 京新藥業(002020):獲得583萬中央財政資助經費
京新藥業(002020)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了《“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11年子課題立項的通知》(衛科藥專項管辦[2011]93-202-101-30號)文件,根據“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關于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第一批項目立項的批復》(國科發社〔2011〕551號),公司的新型抗癲癇藥物左乙拉西坦及其制劑的研究開發課題(編號:2011ZX09202-101-30)已作為“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獲立項支持,實施期限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央財政經費資助為390.77萬元,公司需要自籌1213萬元,用于該項目的研究開發。
公司全資子公司上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了《“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11年子課題立項的通知》(衛科藥專項管辦[2011]93-203-001-13號)文件,根據“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關于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十二五第一批項目立項的批復》(國科發社〔2011〕551號),上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的左氧氟沙星技術改造課題(編號:2011ZX09203-001-13)已作為“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獲立項支持,實施期限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央財政經費資助為192.65萬元,上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需要自籌1053.75萬元,用于該項目的技術改造。
截止2012年2月8日第一期資助資金公司收到146.14萬元,上虞京新藥業有限公司收到92.33萬元,其余資助資金到帳日期還不確定。以上中央財政經費資助不會直接影響當期損益。
(5) 浙江醫藥(600216):業績快報
浙江醫藥2月7日晚間公布2011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8.25億元,同比增長5.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7億元,同比下降15.19%;基本每股收益2.16元。
此外,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昌海生物有限公司于3日參加了浙江省上虞市國土資源局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活動,成功競得紹興濱海新城江濱區【2011】G11、G13、G14、G15等四塊地塊,并將于近日與浙江省上虞市國土資源局簽署《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四塊土地使用權總面積約142.4畝,出讓價款總額為2849萬元,將在成交確認后15日內付清。
(6) 仁和藥業(000650):非公開發行5000萬股獲證監會核準
仁和藥業2月8日晚間公告,7日公司收到證監會《關于核準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新股;本次發行股票應嚴格按照已報送中國證監會的申請文件實施;該批復自核準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
(7) 眾生藥業(002317):業績預增公告
眾生藥業發布2011年度業績快報稱,2011年公司實現凈利潤為1.5億元,較2010年增長14.1%。
眾生藥業還稱,2011年公司營業收入為7.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2%,每股收益為0.83元。
公告顯示,營業收入增長尤其是主要產品增長是眾生藥業去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8) 康緣藥業(600557):終止募投項目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7]493號文核準, 公司于2008年1月3日公開增發新股10,465,116股,發行價格為每股28. 38元,共募集資金29,70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1,454. 30萬元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28,245.70萬元,并經南京立信永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寧信會字[2008]第0008號《驗資報告》驗證。
公司擬終止"創新中藥研究與(GLP)安全評價中心項目", 該項目擬投資總額為8,260萬元,占募集資金凈額的29. 24%.截止本公告披露日,該項目已投入資金3,289.14萬元, 主要用于支付該項目所在地塊的土地款及相關稅費,由于當地政府對該項目所在地塊的規劃進行了調整, 公司一直未能獲得土地所有權證和相關施工許可證,導致項目延期近三年無法開工, 降低了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 同時,在這期間市場形勢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即使該項目能夠建設實施,也將無法達到最初預期的經濟效益。
公司已與該項目所在地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后達成一致, 在本次終止部分募投項目并永久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的事項經公司201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后,公司董事會將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全額退還公司先期投入的募集資金3, 289. 14萬元.公司擬將建設"創新中藥研究與(GLP)安全評價中心項目"的8, 260萬元全部用于永久補充公司主營業務生產經營所需要的流動資金。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