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醫藥板塊是基金、私募等機構心中的安全之地,優質醫藥股也是熊市避險的優選品種。然而,一向被認為最具防御性特征的醫藥板塊目前卻正在經歷著將近一年半時間的熊熊路途。2011年的大熊市,本可為“避風港”的醫藥板塊卻表現得不盡人意,整體跌幅達到24.38%,跑輸大盤4.9個百分點。
實際上,醫藥板塊自2010年末開始的持續下挫跟藥價調整有著緊密聯系。安徽在全國開創的“唯低價是取”的基本藥物中標模式,也極大程度影響了醫藥企業的持續發展。而現在,在“低價論”招標模式頻出弊端后,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期間深化醫改規劃中明確提出“避免低價惡性競爭”,或預示著基藥制度的轉向,這對于醫藥行業可謂曙光重現。與此同時,本周新版基藥目錄或擴至500種的消息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沉寂許久的醫藥板塊,是否能在醫改轉向而再昂“牛頭”?
藥物集中采購更注重質量
3月22日,國務院發布《“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間的醫改要在健全醫保體系、鞏固基藥制度及基層醫療機構運行新機制及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等三個方面實現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在該方案中明確強調基本藥物的集中采購要更加注重藥品質量,提出“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質量評價標準和評標辦法,既要降低虛高的藥價也要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對已達到國際水平的仿制藥,在定價、招標采購方面給予支持。”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在新醫改三年來安徽模式大面積鋪開的背景下,首次出現的關于藥價問題的政策調整,值得投資界高度重視,尤其是這種基調會對今年非基藥招標帶來影響。與此同時,政府近期對招標問題的表態已明顯不同于去年,政策環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漸趨于明朗。
事實上,在2010年的安徽模式中“唯低價是取”的基藥招標模式,被看作為新一輪基藥降價風暴,直接觸發市場對于藥品價格調整的預期,此后,相關政策仍將“降藥價”作為其核心內容和目的,這對整個醫藥制造業造成了長時間的影響,也直接導致醫藥板塊整體估值大幅下降。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定程度上,“唯低價是取”的政策確實影響了整個醫藥界的收入,也使得本被稱為“避風港”的醫藥板塊成為去年的“重災區”,整體跌幅達到24.38%,跑輸了大盤4.9個百分點。
醫藥板塊能否重現曙光
按行業數據來看,2007年~2010年是整個醫藥行業的黃金發展期,3年的銷售收入增長在30%以上,凈利潤連續4年超過50%,整個醫藥需求市場有著充分的釋放。而自去年以來,隨著政策的偏緊,2011年醫藥行業增速下滑明顯。2011年1月~12月,我國醫藥制造業銷售收入增長29.37%,利潤增長23.5%。2011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速較2010年提升2.87個百分點,利潤增速卻下滑6.3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5年來首次低于收入增速,體現出2011年醫藥行業景氣度下滑。
然而,在“唯低價是取”的招標制度下也不斷顯現出多種弊端,在今年“兩會”中制藥業的頭號提案就為“改革唯低價是取”。相關人士直言“目前雙信封制的唯低價是取忽略了藥品的基本屬性”,而這將給藥品的生產使用造成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同時,全國各地執行過程中陸續出現的基藥最低價招標,已經使我國的醫藥產業發展勢頭受到抑制。
因此,3月22日國務院明確強調不再“避免低價惡性競爭”,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政策轉向的一大利好。私募界某知名人士認為,國務院“十二五”深化醫改實施方案里明確提出了避免低價惡性競爭,這是新醫改三年來,安徽模式大面積鋪開的背景下首次出現的關于藥價問題的政策變調,應該可以看做政策糾偏的信號,值得投資界高度重視,尤其這個基調會對今年非基藥招標帶來影響,應該說醫藥板塊的機遇將逐漸來臨。
但另一方面,也有分析師認為,“現在要說醫藥板塊處于底部尚為時過早,去年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各個企業做調查,收集成本等方面情況,之前更多注重價格低廉,而現在轉向為重視質量,但不意味著藥價會放松,從目前政策來看,國家控制醫藥費用的決心很大。”
新版基藥目錄或擴至500種
另一方面,據媒體報道,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于今年8月公布。區別于2009年第一版化學藥物和中藥的簡單分類,新目錄遴選原則將發生重大轉向,確定按照疾病治療領域入選藥物,納入品種也將突破原有的307種增至500種左右。基藥品種增加也將為醫藥制藥業中特別是獨家品種生產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2009年,根據日常疾病的需要,國家公布了307種藥物,各省有相應的增補,這些藥品要實行零差價銷售,即以買入價賣出。目前很多省通用的做法是,基層醫療機構只能出售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
這點也引發不少爭議,中國社科院通過半年多的調研后發現,基本藥物不夠用是不少村醫的共同呼聲,社科院調研數據顯示,村醫過去習慣使用的藥品中約有42.5%未被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因為藥物品種有限而不去村衛生室就醫的患者比例高達72.5%。
在基藥目錄中的藥物已無法滿足基層醫院的供應時,盡管醫改政策曾規定允許各地在國家目錄品種外,適量增補所需品種以滿足實際用藥需求,但各省增補也不盡規范,因此業內對于基藥目錄的擴編一直有著較高的期待。
此前不久,衛生部部長陳竺也公開表示,“今年,大病救治保障政策會逐步出臺,艾滋病機會感染、耐藥肺結核病等8類重大疾病保障要在全國推開。血友病、肺癌等12個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試點范圍。這些都將擴大基本藥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