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5 0:00:00 來源:
未知
新華08網廣州5月4日電(記者彭春燕 王攀 吳濤)醫藥產品是第111屆廣交會三期成交的“主力軍”。來自交易會現場的消息顯示,目前海外采購商到會踴躍,洽談積極,成交氣氛良好。不少企業反映,“毒膠囊”事件暫時未對海外市場產生直接沖擊,外商目前仍對“中國制造”藥品安全抱有信心。該事件給出口藥企敲響了安全警鐘,藥企普遍加大了對藥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短期合規明膠漲價潮或給藥企帶來新一輪成本壓力,但長期看將利好行業規范化發展。
“毒膠囊”事件暫未直接沖擊醫藥出口
4月15日以來,媒體連續報道了“毒膠囊”事件,在國內引起廣泛關注。不過,記者從111屆廣交會現場采訪了解到,相關事件雖然令海外采購商對出口藥品安全問題多加詢問,但外商對我國正規企業的出口產品仍持有較強信心,對我國醫藥產品質量管控工作整體表示認可,暫時未對醫藥產品出口直接造成沖擊。
神威藥業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毒膠囊”被曝光后,有少數海外采購商略有擔心,要求公司提交出口藥品的檢驗檢測報告,不過整體而言,對公司藥品出口影響不大。
深圳三九中醫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銷售人員稱:“由于海外市場大多有較高的入境質量標準,就目前來說,我們的醫藥出口還沒有受到影響。”
南京中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楊艷也表示,雖然有部分客戶要求提交檢驗報告,但產品的質量過硬,沒必要恐慌,目前對公司藥品出口沒什么影響。
中國浙江磐安外貿藥業有限公司銷售、采購部經理施鼎銘表示,雖然要求出示藥品檢驗報告的國內客戶多起來,但還沒有接到來自外國采購商的問詢。由于出口藥品本身質量要求很嚴,該事件沖擊不大。
山東明源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舒新斌認為,或許因為“毒膠囊”事件尚未引起外媒關注報道,很多外國采購商對此并不知情,因此該事件對醫藥產品的出口暫未構成影響。“毒膠囊”事件是個別藥企的劣行,不是行業普遍現象,預計不會像“三聚氰胺”對國內乳業的沖擊那么大。
來自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的信息也顯示,廣交會三期開展以來,醫保展區采購商到會踴躍,以中東、非洲和南美采購商居多,洽談積極,部分展位前還出現了采購商排隊等候的現象。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展位人頭攢動,北美、南美、東南亞采購商積極與參展企業洽談。不過由于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出口金額較大,而且在出口前須向國外監管部門提交一系列注冊或證明材料,因此采購商洽談以意向成交為主。
“毒膠囊”事件敲響安全警鐘
4月2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出公告,要求凡藥用明膠、膠囊和膠囊劑藥品生產企業自5月1日起必須對購進的原輔料和銷售的產品逐品種、逐批次嚴格檢驗,否則不得生產和銷售。同時,藥品生產企業對本企業4月30日前生產或已上市銷售的膠囊劑藥品逐品種、逐批次進行鉻限量檢查,并向社會公告檢驗結果。
記者采訪也發現,雖然“毒膠囊”事件暫未波及出口,但也給出口藥企敲響了警鐘,藥企普遍加大了對藥品安全問題的重視,打“安全牌”成為眾多出口藥企逆勢突圍的應對之舉。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的數據顯示,明膠價格以1萬粒為計價單位,優等明膠價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業明膠僅60元上下。施鼎銘認為,國內生產要素成本高位運行,醫藥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在原材料、營銷成本難以降低的情況下,部分藥企可能從原輔料上下手縮減成本。但他所在的公司對出口藥品質量把關很嚴,優先選用優等明膠,膠囊產品中更有一半以植物膠囊代替普通藥用明膠。
楊艷也表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此次“毒膠囊“事件讓消費者對醫藥產品的信任度下降,醫藥企業形象受損,給整個醫藥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毒膠囊”被曝光后,公司就加大了對購進的原輔料和銷售藥品的檢測力度。同時,雖然植物膠囊比普通藥用膠囊每100粒貴了4塊錢,但出于提高出口藥品質量的考慮,部分普通膠囊已被植物膠囊代替,未來這一趨勢還將擴大。
一些藥企則呼吁,除藥企要加強自身把關外,有關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對于出現問題的相關企業,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出口藥企普遍認為,“毒膠囊”事件將推動明膠行業整頓,對于優質藥企也是個長期利好,有利于促進醫藥行業規范化發展。
目前,納入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藥用輔料為132種,約占使用總數的26%。業內預計,2015版《中國藥典》將收錄的輔料品種會擴展至381種,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輔料變得“有標可循”。同時,為加強藥用輔料管理,2010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起草了《藥用原輔材料備案管理規定》并公開征求意見,預計《藥用原輔材料備案管理規定》出臺后,將進一步為藥品質量“保駕護航”。
另外,據醫保商會介紹,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基藥招標價及中標率下降,原材輔料、人工費用、融資利率等成本上升的大環境影響下,我國不少醫藥企業正積極通過國際高端認證與國際接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3家化學藥制劑生產企業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世衛組織的質量標準認證,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和物流等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管理,打開了進入歐美高端市場的大門。
合格膠囊漲價短期或進一步增加藥企成本
部分藥企反映,“毒膠囊”事件已導致合規優質明膠短期供不應求,膠囊廠普遍漲價,給藥企帶來新一輪成本壓力,部分藥企空心膠囊得不到及時供應,部分出口訂單被耽誤。
施鼎銘表示,“毒膠囊”事件已導致合格膠囊供不應求,膠囊廠只能優先供應老客戶。同時,膠囊廠已對新客戶提價銷售膠囊,雖然自己所在的公司目前能以原價拿到膠囊,但未來也有可能面臨提價。
舒新斌也表示,部分膠囊廠被停產整頓,合規膠囊供應緊張,優質膠囊已漲價30%甚至翻番,一些藥企出口訂單被耽誤。不過,膠囊只是藥品劑型之一,按照產值估算,膠囊劑型占所有出口藥品劑型的比例約為10%,對于整個醫藥市場而言,不會產生巨大的波動。
多數受訪藥企普遍判斷,膠囊市場短期內出現缺口導致價格走高,但制作膠囊的工藝并非十分復雜,中長期來看還是可以供應保障,因此,不必太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