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14 0:00:00 來源:
未知
5月8日,衛生部正式印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84號令,以下
簡稱《辦法》),并將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讓業內忐忑已久的靴子終
于落地。
固化管理實踐
2011年4月,衛生部開展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工作,并在國內
迅速鋪開。今年3月,在總結2011年工作的基礎上,衛生部又發布《2012年
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進一步擴大和細化了限抗措
施,并首次將監管范圍擴大到??漆t院。
而作為抗菌藥物治理總綱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更是備
受關注。它遲遲不落地,引來的猜測也讓各利益相關方忐忑不安。
據悉,此次正式發布的《辦法》共6章59條,包括總則、組織機構和職
責、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辦法》重點規定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
級管理制度。以安全性、有效性、細菌耐藥情況和價格因素等4個方面作為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的基本原則,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
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管理。規定醫師、藥師要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
和規范管理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應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和調劑資
格。
二是明確了醫療機構抗菌藥物遴選、采購、臨床使用、監測和預警、
干預與退出全流程工作機制。衛生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國家級和省
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動態監測、分析抗菌藥物
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形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質量管理與
控制工作,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三是加大對不合理用藥現象的干預力度,建立細菌耐藥預警機制。醫
療機構要及時掌握本機構及臨床各專業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評估抗
菌藥物使用適宜性;對抗菌藥物使用趨勢進行分析,對抗菌藥物不合理使
用及時有效干預。
四是明確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h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是醫療機構抗
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監督檢查的主體??h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要建立抗菌
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排名、公布和誡勉談話制度,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
應用情況納入醫療機構考核指標體系。依法依規對醫療機構、醫師和藥師
出現違反本《辦法》的相應情形給予處理。
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認為:“《辦法》是對10余年來抗菌藥物臨床
應用管理實踐經驗的提煉和固化,其發布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
理邁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為逐步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長效機制
奠定了基礎。”
嚴苛有度
業內人士分析: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6章57條相比,正式發布版增加了
2條。同時,對不少條目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的規定更科學,總體來說并未
更嚴苛。
例如,此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要求:“同一通用名稱的抗菌藥物品種
,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
”而正式發布的《辦法》僅規定:
“同一通用名稱抗菌藥物品種,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2種。
”取消了對復方制劑的限制。
另外,《辦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定期調整抗菌藥物供應目錄品
種結構,并于每次調整后15個工作日內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的衛生行政部門備案。調整周期原則上為2年,最短不得少于1年。”這一
條在征求意見時僅有“最短不少于1年”的下限,也并未要求定期調整。
根據《辦法》,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報衛生部備案。同時還要求: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于《辦法》發布之
日起3個月內制定本行政區域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去年,江蘇省率先出
臺了該省的分級管理目錄,但此后出臺目錄的省份并不多。
“這項工作各省都在積極推進中。”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
肖永紅表示,“衛生部不會再出臺統一的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但不排
除可能對一些特定抗菌藥物品種出臺一些針對性規定。”
王羽則表示:“從國際上看,目前我國對于抗菌藥物使用比例和強度
的控制標準相對來說并不太高,不僅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與WHO統計得
出的全球平均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未來將會進一步提高。”
據衛生部此前組織對全國430多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的專項督導檢
查顯示,通過專項整治,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從2006年的27.8%下降至
2011年的15%;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06年的80.5%下降到2011年的
58%;清潔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比例從2006年的99%下降到2011年
的58%;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聯合使用率從2006年的51.5%下降到去年的不足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