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15 0:00:00 來源:
未知
國家早有明確規定,保健品不得宣傳療效,只能提及獲批的相應功能。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查處“帝澤牌健怡膠囊”等22種假冒保健食品,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這些產品。原因是,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近期在“帝澤牌健怡膠囊”、“悅通牌升泰膠囊”、“思路雅牌靚麗膠囊”等22種產品中檢出化學藥物成分,經核實上述產品為假冒保健食品。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保健品“冒牌貨”很多,其中有兩種現象相對比較普遍,一種是以非保鍵品冒充保健品銷售,一種是以保健品冒充藥品銷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我聽說了局去年11月份對全國176家保健品店調查發現,有96%以上的保健品店銷售的產品存在以非藥品冒充藥品銷售的現象。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2009年全國各級消協組織統計受理投訴情況顯示,去年保健食品投訴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訴增幅第四位,保健品已成為當年全國消費投訴的七大熱點之一。
筆者在市內幾家大型商場的保健品專柜走訪時看到,“膳食纖維素”、“鈣片”、“螺旋藻”等保健食品充斥柜臺,有不少消費者前往了解咨詢或直接購買。筆者注意到,銷售人員在介紹產品時總是不忘進行一些“療效”宣傳,如說“補鈣可以治療骨質疏松”,“吃螺旋藻能降血壓”等等。實際上,國家早有明確規定,保健品不得宣傳療效,只能提及獲批的相應功能。而據早前媒體調查披露,絕大部分的保健品獲批的功能只不過是“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這類大而化之的作用。
然而,這類隱藏在實際推銷過程中的口頭違規宣傳因為沒有白紙黑字的證據往往能夠鉆法律的空子。盡管去年新頒布的《食品法》對保健品管理有所涉及,但規定也并不明確,執行起來難度很大。
由于要支撐向消費者承諾的“療效”,近年來,質檢部門在抽檢行動中發現保健品違規添加藥物成分的案例不勝枚舉。在誤導性宣傳下,部分盲目的消費者甚至放棄正常的藥物治療,迷信保健品能治病,引發一系列貽誤治療病情加重的悲劇。保健品的“療效”困局已經成為長期阻礙保健品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嚴控保健品“越界”宣傳的問題,不僅要靠主管部門加大檢查打擊力度,法律條規的明確、具體也刻不容緩。此外,在市場管制手段上也應該想更多辦法,比如部分地區已經實行保健品、藥品分柜銷售,取得良好效果。同時,加強社會科普的力度,消除消費者對于保健品的幻想,提高群眾對違規宣傳的“免疫力”才是根本。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