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之后,各地都在有計劃地推進“醫藥分開”的嘗試,北京也將開始探索。在一些地方的試點中,改革的內容涉及到了醫院的藥劑科,剝離藥庫和物流,門診藥房托管,嘗試裁減藥劑科人員等。因此,醫院藥師都在關注這項改革舉措,思考著醫改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影響和醫院藥師隊伍的未來。
醫院藥師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這場轟轟烈烈醫改的犧牲者?其實,從政策的設計來看,醫改要剝離出去的并不是藥學服務和醫院藥師團隊,但目前占用藥師絕大部分精力的門診藥品調劑業務或許需要換一個視角重新審視。
現在,醫院藥師的工作內容是藥品采購與物流管理、藥品制劑與門診藥品調劑、住院患者藥品調配、臨床藥學服務、用藥咨詢與信息支持等。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嘗試的醫院運行資料表明,該院的藥劑科有百余人,其中70%從事藥品調劑工作。而且隨著門診量和處方量的增長,搬運藥品和發藥的工作量仍在增加。國內大型三甲醫院的情況大都如此。門診藥師每天做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確實非常辛苦,但我們仔細分析醫院管理和患者的需求后發現,這些工作并不是醫院最需要的。
從醫院評審的核心指標中可以看出,包括藥品安全在內的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和醫療安全,是醫院管理者最關注的內容。在這方面,藥師的作用如何體現?這是醫院藥師們目前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隨著醫學和藥學的發展,臨床用藥越來越復雜,同一科室、不同治療組的用藥模式,相同疾病內科和外科的用藥模式都是不同的。很多醫院都引入了信息化管理,實行了電子處方,但是這樣的精細化管理也是止步于護士站和藥房,直接接觸病人的藥學服務還是需要人來完成。為了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有很多工作需要藥師去研究和把關,而三甲醫院專職從事臨床藥學的人員只有5%~8%。
對于高學歷、高素質、高專業水平的醫院藥師隊伍來說,把藥品正確地發放給患者是最起碼的要求,他們更應該成為合理用藥的保障者。所以,將一部分藥品物流和門診調劑業務剝離出去,也許是不遠的事,并非會削弱了藥學服務的力量,而是將藥師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醫藥分開”之后,藥事服務可以由物流服務和藥品供應為主轉向提供專業臨床藥學服務為主。對于這種變化,醫院藥師需要思考,我們是否具備了足夠的臨床藥學知識和藥學服務能力,承擔起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用藥安全的重任。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李大魁教授談到我國醫院藥學發展時,曾提出目前我國合理用藥的保障體系已經成為影響公眾健康和醫改成效的“短板”,而中國醫院藥師的臨床藥學服務水平和隊伍建設落后于發達國家,如不能適應醫改的需求,可能成為中國醫療服務中“短板中的短板”。
醫改是挑戰,更是機遇,它賦予了醫院藥師新的職責和艱巨的任務;站在被犧牲和自立自強的十字路口,能夠決定我們行業發展未來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業務水平。所以,不希望被醫改淘汰的同行,應盡快加強專業學習,提高藥學服務能力,參與到醫療質量與用藥安全工作中,用行動和效果證明我們的價值!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朱 珠
藥店執業藥師缺口巨大
浙江省磐安縣衛生局 陶寶東
“大病去醫院,小病上藥店”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但消費者會因缺少用藥專業知識而盲目買藥。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要求所有新開設的零售藥店都必須配備執業藥師。這意味著今后到所有藥店買藥都應該能夠向專業藥師咨詢,藥店對藥師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如果醫院藥師能夠到藥店進行藥學服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國于1994年開始實施執業藥師資格認證制度。但目前獲得執業藥師資格的人數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截至2011年2月,全國累計有185692人取得執業藥師資格,但在第一線指導百姓買藥、用藥的僅4萬余人。而與之相對的是,全國共有藥品零售企業和門店經營企業34.1萬家,農村藥品供應網點55.4萬個。這意味著即使一家零售藥店配備1名執業藥師,我國藥品零售市場執業藥師的缺口仍高達30多萬。因需求陡增,執業藥師已成為醫藥人才中的熱門職位。
現在醫院已經不能限制外流處方,只有駐店藥師的水平提高了,患者才能放心地把處方交給藥店。藥店也只有通過提供良好的藥學服務,提供合理的、有價值的用藥指導,才能吸引顧客。因此,在醫院上班的藥師們必須抓緊時間,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接受挑戰。
藥師的人事關系還應留在醫院
楊艷芳
醫藥可以分開,但是醫院和藥學人員的人事關系不能分開,至少目前不能一刀切,要有個緩沖的過渡時期。醫院藥師是醫院的職工,可以根據改革需要,將醫院門診藥房劃歸到社會藥店,藥師的執業地點可以更換,工作環境可以改變,但是人事關系仍然要留在原單位,職稱評定隨著單位走。當然,由于是在藥店工作,績效考核和工資發放可以按照藥店的管理要求執行。
其實醫院藥師的工作不只是人們想象中的看看方、劃劃價、發發藥,一個合格的藥師必定是了解很多的藥理知識、臨床使用知識、不良反應信息,每天要負責上百個病人的審方、用藥咨詢等。但目前在藥店工作的執業藥師,雖然也要結合患者的病情給出專業的建議,并指導他們合理用藥,但有這方面需求的消費者畢竟有限,他們大多患有常見病。如果醫院藥師到藥店工作,是否會大材小用,是否會疏遠了專業知識?值得考慮。
藥師可以彌補社區醫生不足
清華大學醫療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黃 燕
醫藥分開,剝離醫院門診藥房,大力發展社區藥店,是大勢所趨。但醫院藥師大可不必為自己的職業前途擔憂。筆者認為,醫改將使藥師在兩個系統成為熱門職業,一是零售藥店,專職服務于藥店和患者,二是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根據國際經驗,在社區衛生服務系統的藥師可以被當做半個全科醫生來用,他們甚至擁有處方權,這樣也可以解決社區醫生短缺的問題。我國在社區醫生嚴重缺乏的地區也可大膽嘗試這種做法。
另外還可充分發揮藥師協會的作用,把全國藥師的人事關系全部統一管理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藥師的自由流動,更有利于協會掌握各種數據,便于日后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藥師隊伍建設規劃、調控藥師人才流動等。藥師協會還要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網絡系統,為藥師或準藥師提供考試、培訓服務。